在战“疫”中历练和成长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在战“疫”中历练和成长

■滨海县教师发展中心 孟大军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疫情中,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见证了中国的力量、人民的伟大。每一个人都是这场防控战疫的“战斗员”,尤其是担负着教育责任和使命的教育工作者,更要教育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包括幼儿,认识疫情,防控疫情,在防控疫情的战斗中历练、成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执行力。

引领:赋予“责任感”

1月27日,教育部发布了延迟开学的通知,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实际上,这不仅是下达给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大课题,也是考验教师的应对能力。

“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四个引路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殷殷期望。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阻击战中,如何发挥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灯塔”功能,引导学生在疫情防控中明方向、树目标,才是“停课不停学”的根本和关键。网络教学服务的质量和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是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风向标”,更能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因此,教师要用真行动,在疫情防控战役中走在前、做在先,为每一个学生做好典范;用真感情,凝聚全体学生,共同为疫情防控做贡献;用真举措,帮助每一个学生学习,真正做到疫情防控和学生学业质量“两不误”“双促进”。

讨论:建设“加油站”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役中,教育工作者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冲在救治患者的第一线,能够做的就是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的宣传,以实际行动保证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我们的教育对象正处在人生发展的“拔节孕穗期”,也是其思想、观念不断丰富和成熟的关键阶段,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教育他们明是非、辨真伪、判丑恶、知荣辱、定取舍。虽然假期中,教师和学生不能面对面交流,但我们可以利用新时代高科技网络空间实现与学生“零距离”,组织学生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知多少”“疫情防控见行动”等一系列的讨论和交流,在前期准备中提高认识,增长知识;在讨论中产生思想“共鸣”,坚定理想信念;在交流中感受党的伟大,见证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力量;在思辨中接受心灵“洗礼”,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建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后勤保障的“加油站”。

励志:传递“正能量”

质朴的农民骑了40公里电动三轮车,把24箱新鲜的蔬菜送到武汉的卓尔万豪酒店;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店,每天做将近1000份盒饭专门提供给附近医院的医护人员……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一个个无私的人,正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广大青年学生的深切勉励和深情寄托,也是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感人事例,正是我们教育学生“未来人生”的最好励志“教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富有生命活力的“教材”,展现中国形象,让学生体会和感受人间大爱,通过征文、感悟等多种形式,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收集、记录、整理看到听到的身边的“闪光”时刻、“可敬”的人群、“感人”的事例,唱响“人人奉献爱、处处有温暖”,弘扬“正能量”。

共建:链接“服务区”

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教师的使命,也是每个家庭和家长的责任。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方向的把握、行为的形成,需要“家校共育”,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发力、同频共振,坚守家校共育这块教育“高地”和“服务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抓住重点,用好用足教育资源。当前,家校共育成为热门话题,也是家校合作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此次疫情防控战役中,教师更需要与家长共建教育“阵地”,要切实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每个家庭的状况,与家长、学生开展“心与心”的沟通,做细致的工作,寻求家校共育的最佳契入点,争取得到家长在教育孩子工作中的支持和配合,从而让学生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校关系、师生情谊中投入学习,全面提高家校共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