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抓好教育发展的『关键资源』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对话70年 奋进新时代

宿迁:抓好教育发展的『关键资源』

宿迁篇

■本报记者 何刚 王频 特约通讯员 李友刚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自1996年建市以来,宿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教育普及度、教育优质度、教育均衡度以及教育供给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宿迁的教育发展离不开一支好的教师队伍。近年来,该市始终坚持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关键资源,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并以问题为导向,脚踏实地补短板,同时通过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等,真正建好教师队伍,有效筑牢教育之基。


多措并举,筑牢师德“硬防线”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是家长的宝贝,即使有些孩子身体有缺陷,但他们同样求知若渴,而教育正是他们的梦想之所趋、命运之所系,我愿用日复一日的陪伴和守望,为他们凝聚逆流而上的力量。”今年9月10日,在宿迁市庆祝第35个教师节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上,“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9最美小学教师”、宿迁市宿城新区实验小学教师高先莉说。

在宿迁,像高先莉这样的教师有很多。每年9月,宿迁都组织开展优秀教师集中宣传月活动,聚焦省、市评选的“最美教师”“感动宿迁教育人物”等先进典型,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进行集中宣传。“高老师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心情难以平静,她是育人的模范,做人的楷模,是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我学习的榜样。”听完报告会,该市宿豫区文昌高级中学教师汪崴说。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我们一直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自2018年启动‘师德师风建设年’工作以来,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宿迁市教育局局长汤成军说,“今年,我们将建设年活动主题确定为‘学准则、见行动、做表率’,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理论武装、典型引领、查纠规范‘三位一体’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近年来,宿迁市教育系统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宿迁,办好宿迁教育。该市把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党建工作,强化党员教师学习教育,组织党员教师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以党风带动教风学风,促进优良校风,引导教师做党和人民的合格教师。

师德师风专项培训是宿迁市加强教师理论武装而重点推进的一项举措。该市各校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讨论等形式,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宿迁市教育系统十条禁令》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引导教师增强法治观念,提升依法治教意识,自觉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身思想行为。围绕“怎样争做师德楷模”主题,宿迁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大讨论,引导教师多层面、多角度地理解和认识教师的崇高地位和重要作用,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

为培育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宿迁市强化查纠规范,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宣誓活动,组织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2018年底,我们开展了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活动,组织全市5.94万名中小学教师签署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书,向社会、学生和家长公开作出师德承诺。2019年9月,我们再次组织新入职教师签署并上传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书。”宿迁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人事与教师工作处处长卢俊波说。

“暑假前我们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校讯通、微博、微信等形式主动向家长宣传对教师暑期师德规范的要求和做法,并公布了暑期师德师风投诉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面向社会作出‘师德承诺’。”泗阳县教育局局长胡梅告诉记者。

违反师德师风行为专项治理和警示教育是宿迁强化查纠规范重点开展的活动,在职教师是否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是否存在违规接受学生及学生家长礼品、礼金、宴请等现象,是否有辱骂、体罚学生等不良行为等是重点检查的内容。2017年以来,宿迁市通报处理21起教师有偿补课、体罚学生等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案例,切实规范了教师从教行为。


问题导向,脚踏实地补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教师流动性较大等问题,与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汤成军说,“我们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推出教师素质提升组合拳,通过实实在在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全省统筹开展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的背景下,2017年宿迁启动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经市教育、人社部门上报后省级认定,当年该市申报140名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获准。针对乡村学校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配备不齐,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匮乏,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基本是兼职教师等情况,宿迁在培养计划中努力兼顾这些学科,以期解决教师学科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

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吸引了该市不少优秀学生报名。“我父母都是乡村教师,受家庭影响,从初中开始我便立志成为一名教师。我的家在泗洪,毕业后我非常乐于回到泗洪当乡村教师。”江苏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乡村师范班大二学生马叶欣说。由于招收的都是本地学生,加上协议约定,为乡村教师队伍做好了人才储备。2017年以来,宿迁已累计招收定向师范生698名。

每年组织市级以上教师培训2万人次以上,出国研修近200人次,大力实施乡村教师“领雁工程”和“助力工程”……近年来,宿迁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发展。2017年,该市设立教师发展学院,强化对全市教师队伍培养培训的统筹管理,同时高水平建设57个市、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乡村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今年我们先后开展了教干培训、新教师培训、全员大培训、大比武等活动,截至9月,参培教师逾4900人次,实现了城乡教师全覆盖。”宿迁市宿豫区教育局局长林松说。

为加强高层次教育人才培养,2018年宿迁启动“双名”培养工程,用3年时间对全市85位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培训,打造本土高层次人才。据统计,“十三五”以来,该市新增省、市名师和名校长366名。

“2018年以来,我们选派4批次15名校长赴南京学校跟岗锻炼,每次跟岗锻炼一年。同时,安排近20名城区名校名优教师到薄弱学校挂职中层校干、副校长,在助推薄弱学校发展的同时提高管理能力。”宿迁市宿城区教育局局长卓成金说。

在泗洪,教育系统实施“双百”教师发展、教干素养提升、骨干教师领航、教育技术应用、新老教师助力的“五大培训工程”。在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泗洪县与南京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签订对口帮扶教育工作备忘录,重点就师资培训等开展订单式帮扶。“三年来,我们新增省特级、正高级教师等15人,市名师、名校长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00多人。”泗洪县教育局局长钟继承告诉记者。

集团化办学是宿迁结合区域实际,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与辐射范围,促进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据了解,至2019年9月,宿迁已组建基础教育集团77个,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98.92%,其中城区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率95.05%,乡村薄弱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100%。

“我们要求各集团梳理分析集团内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现状,积极推进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交流。在此过程中,通过集团内结对带教、师徒结对、跨校教研等方式,形成集团内新老教师交流互动,为集团内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提升教师素质。”宿迁市教育局基教处负责人苗飞说。

编制少、易流失是宿迁教师队伍两大“先天不足”。该市痛定思痛,专门出台相关意见,在教师配备上坚持编制补充为主,近3年累计补充在编教师4035名,其中2017年1240名、2018年1076名、2019年1719名。“我们还率先探索备案制补充教师,在编制不足的情况下,按事业同等条件、一样程序、同样保障来招聘教师。”宿迁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庄永之告诉记者,截至10月底,该市通过备案制招聘484名教师。

政策引领,提质促能谱新篇

今年7月,宿迁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一支同宿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上,围绕广大教师关心关注的热点难题,该文件在很多方面都拿出了实实在在的政策和措施。”汤成军说,“广大教师关心的职称评聘、编制、培训和待遇等问题,《意见》都给予了详细说明。”

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更好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意见》在全省率先推出举措——人社部门按照区域内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总量的10%增设高级特设岗位,动态管理,滚动安排,主要用于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选聘一线优秀教师。通过特设岗位、区域统筹等途径新增的岗位,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使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一律实行聘期制,当学校规定结构比例内出现空岗时优先择优转聘。

在乡村教师职称申报方面,该《意见》也给予了政策倾斜——对乡村中小学教师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申报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0年以上申报正高级职称的人员,实行“评聘分开”政策,即无空岗情况下也可以申报评审职称,待有岗位时再聘任并兑资。“从初级到中级,申报评职称或聘岗都不存在障碍,增设特设岗位,可以有效地缓解一些矛盾,让一部分教师可以先行聘上高级岗。”卢俊波说。

对教师招聘启动晚、程序复杂、周期长等问题,该《意见》创新教师招聘机制,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导,机构编制、人社部门共同协作的教师招聘工作机制。原则上每年10月启动招聘,次年1月完成主体招聘工作,实行市、县(区)联动,对“名校优生”和紧缺急需教师简化招聘流程,采取直接面试、考察等方式招录。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也是此次《意见》着力推动的项目。《意见》鼓励各地各校积极引进市外名教师、名校长,支持柔性引进。大力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提高本土高层次人才的政府岗位津贴,对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每年给予3万元政府岗位津贴,省特级教师、省教学名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每年给予2.4万元政府岗位津贴,市级名教师(含市特级教师、职教名师)、名校长每年给予1.8万元政府岗位津贴。

“教育家培养对象津贴由原来的每年2.4万元调整为每年3万元,对调动名优教师的积极性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我们都深受鼓舞,深切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宿迁中学教科室主任赵加营说。

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意见》指出,要定期开展各类表扬奖励和先进典型宣传活动,按照高于省乡镇工作人员补贴20%的标准发放村小、教学点教师补贴,使乡村学校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同职级城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提高至每月小学500元、初中600元、高中(含中职、技工院校)700元,寄宿制学校分别再提高100元,津贴标准提高部分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省特级教师、市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政府岗位津贴逐步提高,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此次《意见》的出台,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基层老师、校长关心的重要问题。破解了这些难题,将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书写宿迁教育现代化的崭新篇章。”汤成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