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精准扶贫为孩子未来筑梦
为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盐城市亭湖区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通,集免、奖、助、贷、补多位于一体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本报记者 任素梅 通讯员 倪同岭 蔡燕
“我们能拿到一学年1500元的助学金,还能够领到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1300元补助,这笔费用能解决孩子一年的生活费和伙食费了,非常感谢国家的大好政策。”盐城市亭湖区李灶小学三(2)班学生小敏的家长激动地告诉记者。
10月17日上午,盐城市亭湖区学生资助中心组织工作人员来到该区各校宣传教育扶贫政策。该中心拓宽路径,积极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将政策宣传到校、到村、到户,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知晓资助政策,知晓学生获得资助的实际情况。在各项资助资金发放到位后,该中心还通过“温馨提示”等方式,将资助项目、资助金额、资助时间、发放方式等及时书面告知学生及其家庭人员。
“让家庭贫困的学生通过读书插上梦想的翅膀,改变自身命运”是亭湖区学生资助中心的“初心”。今年暑假,亭湖区一名学生小琦如愿考取了苏州大学,一家人开心的同时为大学学费犯起了愁。后来,他们在“亭湖教育在线”微信公众号上获悉,特困家庭能够享受到一次性生活补助。于是,小琦的家长带着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救济证来到中心,很快领取了2000元的生活补助。
此外,他们还从中心得知,国家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可以申请的贷款额度为1000元至8000元。“这个惠民政策真好,解决了我们一家人的后顾之忧!”小琦的父母感慨道。
为全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亭湖区教育局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联通,集免、奖、助、贷、补多位于一体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该区学生资助政策明确规定,学前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平均标准为每人每学年1000元;幼儿园根据学生困难程度每生每学年资助标准为800元、1000元、1200元3档,建档立卡学生实行全覆盖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小学生每人每学年资助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学年资助1250元,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一次性生活补助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
为确保教育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位,亭湖区各级各类助学金申领均由学生向学籍所在地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家庭贫困证明材料,由学校资助工作小组审核并公示后,上报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审核通过后按学期将助学资金统一打入受助学生或家长银行卡中。据该区学生资助中心副主任孙吉平介绍,今年春学期共发放学生资助金额243.225万元,其中学前教育阶段资助798人,发放金额为39.9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资助2696人,发放金额为168.075万元;高中阶段资助352人,发放金额为35.2万元。
近年来,亭湖区积极创新举措,精准施策,向扶贫“靶心”发力,出台区域精准扶贫政策,对亭湖籍建档立卡学生在原有学生资助政策基础上,再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内容,学前教育阶段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学年4400元,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学年1300元,高中、中职及高等教育阶段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学年5000元。
这一政策的实施,切实解决了亭湖区一批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据统计,2018—2019学年度,该区785人享受了该项政策,受助金额达221.65万元。“今年秋学期计划将经济困难学生分为3个困难等级,对建档立卡学生、孤儿、患重大疾病学生再提高资助标准。”孙吉平介绍道。
今年暑假,亭湖区永丰小学家庭困难学生邵俊杰接到该区学生资助中心传来的喜讯,他可以到区内名校景山中学就读初一。“这是我区对建档立卡的学生出台的又一利好政策,这些学生既可以享受高额度的资助,又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亭湖区教育局局长卢瑞祥说。
目前,亭湖区在景山中学、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亭湖高级中学设立“爱心班”,符合条件的学生均可自主选择到“爱心班”就读或插班就读。近两年,全区有36名建档立卡学生到“爱心班”就读。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任务。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将教育扶贫进行到底。”卢瑞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