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玩耍是儿童宝贵的学习能力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善玩耍是儿童宝贵的学习能力

■常州市金坛区朝阳小学 汤丽丽

著名教育家段力佩在我校任教期间,曾这样寄语孩子们,“好学习、勤思考、敢提问、善玩耍”。所以,我校将“好读书、讲礼仪、知诚信、守规则、勤思考、善玩耍”作为“知书达理好少年”的评价标准。与许多学校千方百计减少学生玩耍的时间不同,我校将“善玩耍”作为评选“知书达理好少年”的一项重要方面。

“玩游戏,玩电脑,痛快玩,继续玩……”这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男生自拟的最喜欢的课程表,每天6节课,玩的内容成了课程的主打。这份“想得美”课程表在网上贴出后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不少人认为,“玩耍”已经成为当今孩子们的奢侈品。

如同吃饭、睡觉一样,“玩耍”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他们在玩耍中接触人生、感悟亲情、认知世界。通过玩耍,儿童发育身体,锻炼身体技能。通过玩耍,儿童接触世界,感知万物。不同的树的叶子为什么形状会不一样?我们用的胶带纸有多长?怎样的姿势才能跳得更远?围着我们的大树可以放几盆花? 孩子们在玩耍时不会像成年人常做的那样,手里做着一件事,头脑里想着另一件事,而嘴里说的又是另一件事。他们沉浸在快乐游戏世界里,边玩边喃喃自语,完全做到身心合一,通过这样的玩耍,他们学会了专注。

玩耍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持久专注力,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我看来,玩耍是一种学习方式,而善玩耍是儿童的一种学习品质,是学校“知书达理好少年”的必备指标。我们鼓励孩子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玩同一件东西,促进学生学会灵活思考,善于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问题,例如用筷子拼搭成不同造型的桥梁。我们鼓励孩子们合作玩,例如4个人用不同的造型叠罗汉,看什么样的造型更能体现力量,什么样的造型更能体现美感,什么样的造型更别具一格。

玩耍,不仅有助于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和互助精神,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以及学会理解他人、控制自己的本领。有人把“玩耍”比喻为孩子人生发育过程中必需的“维生素”,比喻为情感发育的基地、发现自我的桥梁,不无道理。

《儿童生活中的玩耍》一书认为,通过玩耍,“孩子们可以走出自我中心倾向,丰富关于这个社会的认知”。通过学习分享、认可和合作,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融入社会团体。“善玩耍”是一种自由交往,也是有规则的互动,其评价要求能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因此,学校让玩耍的权利回归、天性绽放、童趣盎然,尊重和释放孩子们的玩心有助于解放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

学校对原来的节日活动(体育节、数学节、艺术节、读书节等校园节日)进行设计,推出六大好玩课程:春季远足课程,让学生走向春天;“淘宝”课程与走进商场相结合,举办校园淘宝节,培养学生们的理财智慧;六一儿童节狂欢课程,学生们自己设计喜欢的表演形式,全校师生及家长一起大狂欢;趣味竞技课程,学生们在趣味体育竞技游戏中收获成长;图书漂流课程引导学生乐分享、能信任、善传播;数学拓展课程,开设学生讲坛、名师讲坛、主题活动等,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感悟“数学好玩”。

每一门好玩的课程都有不同的规则,孩子们想要在他们喜欢的活动中玩耍,就必须遵守规则。如趣味竞技课程中的袋鼠跳、8字跳绳等项目都有独特的规则,需要学生去领会理解;数学节中的“节徽设计”需要围绕数学主题去创造;春季远足需要遵守团队合作的要求……虽然每一项活动都会受到规则的限制,可是仍然受到学生们的热捧。在各种趣味课程的玩耍过程中,学生们增进了团队的合作交往,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有人说:“‘玩耍’是通往幸福童年和辉煌成年的康庄大道。”我想说:“善玩耍是从懵懂少年成长为‘知书达理好少年’的教育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