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因爱而生,为『生』而爱
■南通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陈育彬
南通二中即将迎来百年华诞。100年前,著名实业家张詧私资创办“敬孺高等小学堂”(“南通二中”前身),其办学宗旨是实现“民智兮国牢”(张謇语)。爱国爱民是张氏家族“父实业,母教育”之伟大实践的逻辑起点,我校正是因了他们的爱而诞生,也因了他们以及更多人、更多方面所给予的爱而不断生长、发展,为国家培养栋梁,为民族作出贡献。学校百年来走出近5万名“敬孺学子”,他们中有4位两院院士,有不少党政领导、行政要员,有文艺精英、体坛宿将,有杰出道德楷模、重要国防人才,还有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南通二中的辉煌。
置身于新旧百年的交接点,瞻望未来,我们把推进学校新发展的最大发力点锁定于“爱”之上。我们将系统建构学校“爱育”课程,打造“敬孺爱育”教育品牌,造就更多乐爱懂爱的教师,努力把每一名学子都培养成爱己达人、敢于担当、有所作为的时代新人;在“爱满校园”的情境中,丰富学校教育内涵,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努力使这所百年老校焕发新的生命活力,跻身南通教育高品质高中建设方阵。
爱的对象千千万,爱的方面无数种,九九归一,我们将之概括为一个字——“生”:爱芸芸众生,爱每一种生命,爱他们蓬勃生长的“样子”,爱每一天看似寻常实则可以赋予价值、创造意义的生活……南通二中过去是因爱而生的,将来我们要为“生”而爱。
为此,除了继续开展好“四生”范式的教育实践,我们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致力、着力和尽力。
一是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爱”的水准和品格。(师)爱首先是一种道德品质,想爱、愿爱、乐爱等一些非智力性因素可以划入“道德爱”的范畴,它们固然十分重要,但仅有这些还不够。我们也看到,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教师缺乏爱的方法、策略和能力,需要进行专门的、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才能获得与提升“专业爱”。我们将“专业爱”纳入校本培训课程中,从教育学、心理学、人际交往学等角度集聚资源,形成“教材”,有序安排,有效作为。
二是将“爱”的种子更好地播撒到课堂的沃土中。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发育、生长和传导爱之能量的最大空间。我们提出“教学育爱”理念,并就此开展深度的探索、实践与研究。“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同样,也没有“无爱的教学”。这里的“爱”既有道德上的爱、人际间的爱,也有学科知识所蕴含的爱,以及对学科内在的各种美好世界(特别是思维和思想世界)的爱。爱知识、爱学习才能真正地学好知识,并且化知成识,转知为能,行知生慧。这对于我们这类生源基础一般的学校而言尤为重要。
三是把“爱育”上升到教育哲学的高度,并在理性和理智的深层次去理解、把握、实施和推进。我们加强“爱育”方面的教育科研,建构“爱育”实践的科学策略和成熟范式,探究爱与“爱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在机理,促成“他爱”向“自爱”、他育向自育的嬗变,最终使师生在校内“学爱”,而后在更大的人生舞台和活动境域中“会爱”或“慧爱”,让爱成为学校教育、师生成长的“第一生产力”。
为“生”而爱,就是为生活输入精神滋养,为生命奠实发展基础,为生长提供不竭动力,为学生放飞无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