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研组活动要从“浅层次”中走出来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中小学教研组活动要从“浅层次”中走出来

■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吴维煊

由任教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的教研组是学校重要的教师组织,教研组活动是教师间实现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碰撞的重要学习方式。真正有质量的教研组活动对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很多学校都十分重视教研组的建设。但是,部分教研组建设质量却很不理想,每次活动都是在学校规定时间内被动开展,活动内容也很简单,即统一教学进度,如果上一周有教师开了公开课,大家就评评课,而评课时大家基本都是先说好话,然后再客客气气地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这样的教研组活动,基本上没有“研”的成分,而是处于“浅层次”的状态,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

按理说,教研组成员都任教同一学科,应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讨论,教研组活动应更具专业性、研究性和学术性。但现实却并非如此,有经验的教师不愿意把经验拿出来分享,有问题的教师不愿意把问题拿出来请教,教研组活动既不研究也不讨论。“浅层次”教研组活动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教研活动的载体和抓手。要让教研组活动真正达到研究的目的,必须找到有助于活动高质量开展的载体与抓手。

教研组活动的载体是常态课教学。以公开课作为教研组活动的载体,往往找不到可以研讨的实质性问题,因为很多公开课已演变成了排练若干次的表演课,不是真实的课堂教学,听课教师无法在课堂上看到真实的问题。在教研组活动中,若将反映不出教学真实问题的公开课作为研究载体,大家只能说一些大同小异的好听话,提一些不痛不痒的意见,教研组活动必然走向浅层次。如果教研组活动以常态课为载体,在真实的课堂中,很多教学中的问题自然会真实地暴露出来。有了问题,才有了教研的载体。应该转变教研组活动以公开课为载体的研讨方式,不搞形式,回到真实的课堂,回归教研的本真,才能从“浅层次”的教研活动中走出来。

教研组活动的抓手应该是小课题研究。小课题是介于大课题研究与教师反思活动之间的教研形式,也叫微课题或草根课题。小课题所要探讨的问题,既可以是即时性发生的问题,也可以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既可以是某教师个人的问题,也可以是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不管问题来自哪里,教研组的小课题研究必须是本学科组自己的问题,切忌从学校层面用整体划一的方式给各个教研组规定统一的小课题选题,更不要用开学初做计划的方式,把小课题研究选题提前计划,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研究。在小课题研究中,应给教研组充分的研究自主权,让小课题研究成为提高教研组活动质量的抓手。

“浅层次”的教研组活动,不仅让教师失去了一个专业成长的平台,也容易让严谨的教学研究走向形式化,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教研组活动选择好载体和抓手,让教研组活动有扎扎实实的需要研究的问题,才能从“浅层次”的教研组活动中走出来,让教研组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扎实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