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若水,杏坛“永清”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大爱若水,杏坛“永清”

大爱若水,杏坛“永清”

乡村教育一直是李永清的一个梦,为乡村的孩童打开阅读之门、敲开眺望世界的窗是他圆梦的第一步。1989年,李永清在任教的青海省湟源县第一小学首次创办了《星星队报》。通过不懈努力,队报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迅速成熟。4年之后,李永清调往江苏工作,队报也跟随他从青藏高原来到江南水乡,受到了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柯英、全国政协委员汤素兰等人的题词肯定。30年来,队报出版420多期,获得首届江苏省中小学校报校刊评比优秀奖。

多年来,他用精彩的文笔、灵动的摄影打造了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新闻宣传的“李氏品牌”,“潘小”在区级以上媒体推出的新闻报道90%出自他手,另外的10%也凝聚了他的心血。他带领辅导员团队所做的两个省级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少先队员孝道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动感中队在‘手拉手’活动中成长的研究与实践”相继开题和结题,他自己的50多篇研究论文也在区级以上报刊发表、获奖。

乡村孩童的质朴善良无时无刻不感动着李永清,为了守护孩子们的纯真爱心,他于2002年创办了“红领巾拾金不昧小银行”,创设了“爱心专户”,并设立“拾金不昧光荣簿”。截至目前,已有6000多人记载在“光荣簿”上,“小银行”捐出善款近17万元,成为武进区少先队一个响亮的品牌。

他关心孩子,时刻为他们操心。钮丽患了肝炎,他为她无偿补课;钮斌身患先天性心脏病,他为他到处募捐;王莹父母离异,他主动关怀成长;袁秋良家庭贫困,他为他购买文具;陈梦姣食物中毒,他为她支付药费;王小艳父亲早逝,一家人靠母亲微薄的工资生活,他常为她添补学习用品,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贴补她的生活费用,一直资助到她考上大学……为了孩子,他义务献血9次;值班时他不慎摔倒,锁骨骨折,但正值学校缺教师,为不耽误学生,他用纱布吊着手臂坚持上课;他暑假在学校组织小记者开展活动,不幸摔伤,两根肋骨骨裂,在卫生院简单处理后,仍坚持带领学生开展夏令营……

默默付出,他收获了层出不穷的惊喜。他指导学生在《中国少年文摘》等刊物发表文章80余篇,在团中央“童眼观生态”活动中夺得一等奖(全国仅10个);他辅导的4个社团成为“江苏省优秀红领巾小社团”,鼓号队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鼓号队”,红领巾小记者站荣获“常州市十佳小记者站”称号……他自己也获得“江苏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200多项荣誉称号。

大爱若水,杏坛“永清”。30载教师生涯,23年班主任工作,这位坚如磐石、韧若蒲草的乡村教师,践行着“大爱若水”的教育情怀,扎根江南农村,绘就了生命中最美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