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乎乎”的“昆虫老师”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傻乎乎”的“昆虫老师”

在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的校园里,教师朱小琴身后总有一群可爱的“小粉丝”,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昆虫老师”“萤火虫老师”“魔力百变老师”……而朱小琴就如同萤火虫一样,为孩子们照亮科学的世界。

因学校昆虫科技特色教育发展的需要,校长看中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朱小琴,鼓励她改行入门科学学科。不会拒绝的朱老师“傻乎乎”地接受了挑战。

刚接受挑战时,朱小琴的首要任务是制作昆虫标本。由于当时条件简陋,只能用乙醚来麻醉昆虫。按规定,用乙醚麻醉后的昆虫需要过几小时后才能动手制作,否则时间长了会犯恶心。然而为了节省时间,她经常忽略这些步骤。有一次,朱小琴因乙醚慢性中毒晕倒在了实验室,被紧急送往医院。醒来后她没有退缩,继续投身标本制作中。短短两年时间,她带领学生制作了上万只昆虫标本,涉及丹阳大泊地区21个目的昆虫(昆虫共有33个目)的200多个种类。

为了绘制区域昆虫标本图景,把昆虫标本进行分类展示,朱小琴向学校申请了一间空教室。在校长和师傅的指引下,她花了半年时间精心设计、打造了融教育、艺术、保存于一体的、全省首屈一指的“昆虫馆”。“昆虫馆”共展示有大泊地区21个目的289只昆虫,填补了丹阳市科普教育设施建设的空白,两年时间接待一万多人次。

与此同时,朱小琴发挥优势,带领孩子们开设了“昆虫科技乐翻天社团”,组织他们进行昆虫专题研究,社团学生先后有60余篇探究小论文发表于《科学大众》《少儿科技》等刊物。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社团,朱小琴又牵头成立了“华校少年科学院”,下设“昆虫研究所”“地质研究所”等12个研究所。做科学探究、走进工厂和基地进行实验调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道道科学精神大餐,同时也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等获奖证书接踵而来,环保研究所提出的“合理处理秸秆,共创美好家园——建立废料堆”的方案,更是得到了时任副省长许津荣的高度赞赏,许津荣还写了一封回信,表扬和勉励华校学子。

不仅如此,朱小琴还组织学校科技骨干教师利用炎炎暑期,翻阅资料、交流论证,为孩子们编写出了一套6本图文并茂的昆虫科技校本教材——《昆虫与环保》。同时,他们积极参与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开展昆虫科技活动,加强生态环境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十一五”规划课题“绿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主持了“十三五”规划课题“‘巧造生态微景’:指向小学科学‘生命科学’教育目标达成的实践研究”……

一路走来,朱小琴凭着股“傻乎乎”的干劲,干出了“亮晶晶”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