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紧“安全弦” 织牢“平安网”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绷紧“安全弦” 织牢“平安网”

盐城以更高警觉推进学校安全风险隐患整治——

■本报记者 任素梅 通讯员 胥鹏

警报声忽然响起,烟雾弥漫开来,响水县港城中学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撤离至操场。疏散过程中,师生们沉着冷静、行动迅速。这是该校安全逃生演练中的场景,类似的安全演练经常会出现在盐城市的各个校园。

“我市各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学生开展应急疏散演习,通过开展安全常识教育、‘应急救护培训家家到’等活动,提升全体师生安防素养。”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丁才林介绍道,为推进全市学校安全风险防范治理,该市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构建多方参与的护学模式,积极打造“智慧平安校园”,减少涉校涉生安全隐患。

引入专业机构,摸清安全底数

储藏室无防爆应急照明灯,厨房防火分隔不到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液位不足……日前,盐城市教育局从该市安委会专家数据库聘请化工、电力、食品卫生、治安等领域的26名专家,对29所市直学校开展全面安全评估,共排查出安全隐患246个,目前已整改213个。“以前不知道这些隐患点,专家们的指导弥补了我们专业上的不足。”丁才林说,盐城市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聘请专家等方式,切实为学校安全“把脉问诊”,取得了明显“疗效”,各校逐步实现了安全监管的专业化、精细化。

以响水县为例,近年来,该县教育局每年投入30万元,聘请上海专业安全技术管理公司对全县校园进行安全把脉,安排具备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或国家安全评价师资格证书的专家对所有学校进行安全诊断,彻底清查校园安全隐患。根据专业机构出具的检查报告和检查出的问题,教育部门及时组织召开交流反馈会,逐条逐项将问题反馈到各校主要负责人,确保各类隐患及时整改。

“查处隐患不是目的,关键是要让学校知道安全标准是什么样的,该如何整改。在此基础上,帮助指导学校举一反三自查自纠。”响水县教育局安管科长陈兆林说,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的技术支撑作用,有利于弥补“教育系统无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这一不足。学校工作人员在陪同专家检查的同时,也是种“跟班学习”,且这样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是充实安全监管力量,拓宽安全监管渠道的有益探索,也是提升安全监管水平、保障安全稳定的创新举措。”丁才林如是说。

构建护学模式,夯实安全基础

在盐城市实验小学门口,记者见到了一条该校师生每天都要走的安全通道——“绿地毯”,该通道宽一米,从校门口延伸至离校最近的公交站,靠近机动车道的一侧还竖起了一根根红黄相间的隔离桩。“绿地毯”是2016年底盐城警方在校园周边人行道上喷印的绿色标识,是学生专用的安全通道。“学校有7000多名学生,在没有‘绿地毯’前,学生放学后要用四五十分钟才能散去。”校长雷燕说,“绿地毯”让学生上放学变得通畅,除此以外,各地教育部门还会督促指导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置家长等候区,设置隔离栏、隔离墩或升降柱等硬质防冲撞设施,确保师生出入安全。

“请家长站在接送区域,不要占用学生通道。”人流中,配备了盾、钢叉、警棍等“八小件”防卫器械的盐城市串场河小学保安队员蒋维鸿显得十分醒目,“路口危险系数高,保护孩子们的安全是我的职责。”每天上放学,蒋维鸿等6名保安都会准时出现在两个校门口。“去年以来,市区组建专职校园保安特卫大队,专门守护学生上放学安全,在案件压降、事故防范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丁才林表示。

除明确学校主体责任外,近年来,盐城市教育局协调公安机关,加强安全隐患防范指导和检查,强化学校周边治安管理和巡逻防控工作;组织学工干部、宿舍管理员、校园治安志愿者等力量,成立“护校队”;发动教职员工、学生家长、治安积极分子等开展“平安守护”行动,逐步形成了“警、校、家、专”多方参与的护学模式。

打造智慧校园,清除安全盲区

校园主门安装1部全景摄像机,实现校门前全景监控;校园主出入口及广场等候区安装8部人像、车辆抓拍摄像机,实现人员、车辆实时分析预警;学校大门安保处、操场安装2根一键报警柱,与110接处警系统联网,遇到突发情况一键报警、多方联动……在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一张“安全网”交织在校园每个角路。

敬贤路实小是一所“数字化校园”,该校通过信息化手段清除安全盲区。“学校共安装320路视频监控,通过电子巡更、智能分析系统等,实现消防在线监测、监控全覆盖。学校围墙还安装脉冲电子围栏,可识别有意入侵和无意入侵,并智能识别入侵位置予以有效阻拦。”校长赵志宏介绍说,作为全市首家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智慧校园,居民需“刷脸”方可进校。

在盐城,智慧校园并非敬贤路实小一所。采访中,盐都区郭猛实验学校校长黄长春通过手机向记者展示学校的视频监控图像。只见他熟练地点开手机上一款App,楼梯、实验室、食堂等区域的实时画面均有显示。这得益于该区投入930万元建成的区校视频监控联网平台,全区100所中小学、幼儿园“尽收眼底”。“视频监控联网后,学校重点部位视频在区教育局监控中心都可看到,如同装了‘天眼’。”该区教育局装备中心主任沈芝林说。

“智慧校园建设为盐城教育系统安全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技保障。”丁才林表示,全市坚持改造和提升相结合,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校园消防、监控、门禁系统等各类安防信息建设,搭建系统化、智能化、集成化的集校园安全监管、校车管理、风险智能化监测、应急调度为一体的安全防范系统,积极打造“智慧平安校园”,以更高的警觉推进学校安全风险隐患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