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常州市五星实验小学:
点亮每一位师生的生命自觉
■本报记者 吕玉婷 通讯员 鲁兴树
“教育应直面人的生命,应影响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健康全面地发展。”这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2005年9月,作为常州市钟楼区区域性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的5所实验学校之一,常州市五星实验小学带着教育的生命价值,开辟了一条不寻常的改革之路。14年的探索、研究、实践,五星实小怀抱坚定的信念,坚持用积聚起来的变革之力,点亮每一位师生自觉而灵动的生命。
让孩子玩得尽兴、学得快乐
6月5日正值常州市“江南运河插秧节”,常州佳农探趣休闲生态园里热闹非凡——大人、小孩个个头戴草帽,挽起裤脚,赤着脚丫子蹚入水田,蹲好马步,目测间距,左手分秧,右手插禾……在这片茫茫稻田里,一张张沾满泥土的笑脸、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一次次屈膝躬身,都共同见证着五星实小三年级学生们的10岁成长礼。
“我们把孩子的成长礼放在艳阳下、秧田里,就是想让他们在快乐的活动中,亲触自然,了解农耕文化,体验‘粒粒皆辛苦’的艰辛,从而感受生命的生长。”在五星实小校长黄乃君眼中,成长礼不只是一个仪式,必须赋予它更多的生命意义。
在“新基础教育”的理念引领下,五星实小建立起“蹲位意识”,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依托课程与活动的开发设计,践行着“让每个孩子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快乐”的追求。
“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成长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他们的未来;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他们生存和生活的智慧。”五星实小学生发展部副部长刘伟丽告诉记者,基于这样的认识,该校立足本校资源,挖掘常州本土资源,结合大自然的四季特点,创设了极具“生活味儿”的“四季节语伴成长”综合活动。这不只是一项寓教于乐的学生活动,也是横跨各年段、融通各学科的系列课程。
通过了解,记者发现,该校的“四季节语伴成长”活动并不是“四季”主题下的学科“大杂烩”,而是以“季”为单位,围绕“春生—夏长—秋实—冬藏”关键词,将自然的节气与校园生活的节点、生命发展的节律纵横融合,最终落脚于学生成长的生命自觉。
这是一个贯穿于学生6年校园生活的长程设计,以夏季为例,学校聚焦“长”的特性,赋予其新的内涵——长身体、长学问、长能力、长智慧、长意志、长责任、长情谊,与自然共生长,与同伴同成长。在此基础上,将夏季的节气与社会生活中的劳动节、端午节、儿童节,和校园生活里的入队礼、成长礼、毕业礼结合起来。
如上学期重点策划的“立夏”节气,教师精心设计了迎夏仪式,让学生在称重、绘蛋、斗蛋、编蛋兜等体验中了解立夏习俗;邀请本土老一辈市民教学生说关于立夏的老话谚语;带领学生品尝、烹饪地三鲜、养生汤等立夏美食;让学生在校园生态种植园中,收割立春时亲手种下的蚕豆,剥壳、翻炒、尝鲜,并在与昆虫、植物的亲密接触中,了解立夏农事。而开头所提到的“稻田里的成人礼”也是立夏节气活动中的闪亮环节之一。“在这些活动中,语文、数学、科学、美术、信息技术等各门类的学科知识都能巧妙融通、渗透,这便是我们对‘让孩子玩得尽兴,学得快乐’的生动实践。”刘伟丽说。
教师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方卫华,人称“方吧主”,是一个年过四十的“萌大叔”,矮矮的个子,黑黑的皮肤,内向又不善言辞,可他却是学生们眼中的“大红人”,是五星实小美术界的“旗手”。他一手创办的“五星乐乐美术作业吧”,用数字化的方式记录下学生们的成长足迹,通过教师、家长、同伴互动的形式见证“每一颗星星闪烁的光芒”。
为了创建这个数字化美术乐园,方卫华用了整整半年时间撰写平台实施方案,并制作预期效果PPT,在全校宣讲时,惊艳四座。校长第一时间聘请了美术教研员、电教馆及网络公司专家等进行项目论证,仅用了1个月,项目便迅速上马,3个月后,平台正式启用。
“对于有想法的教师,我们一定会给足他空间,让他探索、尝试,激发出他的无限可能性。”在黄乃君看来,教育教学品质的保障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教师因持续探索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支撑”。
为此,该校创新方式提升教师实践智慧,在不断探索更新校本研究价值与推进方式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基于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层面的校本教研体系,重建基于“人”的研究方式与过程。多维有向、开放设计、资源迁移的有效互动,使研究“落地生根”,将理念落实于具体的学校生活,让课堂呈现生命活力,促使教师对学科内涵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85后”体育教师李豪酷爱篮球,在他带领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篮球队经常在钟楼区比赛中勇夺冠军。校长便找到他,与他进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谈话:“依托你出色的能力,不应该只是一个篮球队受益,要不要试试开发篮球课程?”于是,李豪踏上了辛苦却充满斗志的课程开发之路。需要先进设备,学校全部配齐;拍视频、制作不熟练,他一点一点钻研;成果不理想被退回,他就从头再来……一个“副科”教师常常忙到凌晨一两点,但他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如今,从策划设计到实施制作,再到总结反馈,他一个人就能“hold住”全校级别的大活动,其成长有目共睹。
黄乃君认为,教师的成长是自觉的,但学校要给予他锻造的过程,赋予他责任和能看到的美好未来。“在此过程中,助推教师发展的关键词就是‘反思总结’。”她告诉记者,有时候反思总结比起初设计的意义更深远,能对后续研究拓展带来更大的益处,反思总结是教师发展最好的捷径。
每一个团队都令人骄傲
为了找到适合课程开展的场地,校长、课程部负责人、学科教师一起驱车寻遍常州所有可开发的资源;为了设计一次学生活动,学科教师、班主任、行政人员全部上阵,三番五次地讨论研究,不厌其烦地调整完善;为了及时做好活动宣传,教师们即使再疲累,也及时梳理活动素材,撰写文稿,确保第一时间对外发布。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五星实小,有着一群品德高尚、充满智慧、善于学习、乐于奉献的教师。他们柔和的眼神里蕴含坚定,沉稳的性格中不乏张力;他们在安静中生出活泼,在勤勉中生出灵气。“他们是最令我骄傲的!”黄乃君如此评价学校的教师团队。
无论是行政队伍,还是教学团体,每一个组织都是一个团队,而每一个团队又都是一个智囊团,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进程中,他们不断出新,不断求变,不断自主创造,而这热忱和激情都是源于对学生的热爱,这是一种责任心,更是一种“生命自觉”。由此催生出来的团队文化,加强了教师间的协作互助,形成了个体与群体之间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样态,为形成和打造学校的精神文化提供了保障。
对于五星实小的教师们而言,课程的设计、活动的策划都是大家“坐在一起聊出来的”,即使是一校之长,也始终与教师一起投入到一线研究中。“前期设计、中期实践、后期宣传和回顾,校长都全程参与,不是作为首席,而是作为合作伙伴贡献智慧,她从不会光看个方案或听个汇报就签字同意。”刘伟丽告诉记者。
在平和、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五星实小通过机制的建设推动了管理系统的重构。以制度建设为例,五星实小教育人意识到,制度是为师生主动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空间的,于是,该校制度的梳理与完善,不再成为校长、行政人员专有的权利。经过自下而上、上上下下几个轮次的反复沟通与交流,该校广泛听取教师心声,构建了工作规范、考核奖励、岗位职责、民主管理四大类21项制度,形成了《五星实验小学教职工工作指南》。这些制度充分体现了“系统清晰、简洁有效、底线明确、适度弹性”的形态特征,确保了“校长负责与民主参与”机制的实施。
“因为有着很强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习惯,我们的团队协作在和颜悦色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默契。”黄乃君坦言,为了让每位教师充分享受职业的尊严与幸福,作为校长,能做的便是厚爱教师——读懂、尊重、支持他们,而唯有如此,教师们注视孩子的眼神才会变得更加柔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