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1+2=1”

——记盱眙县“山爸山妈”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

■本报记者 童凌翔 通讯员 朱锐 乔继宁

5月31日下午,盱眙县大剧院里其乐融融,该县第二批“山爸山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仪式在此举行,5对“山爸山妈”与5名“山娃”代表在台上深情相拥,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该县教育体育局局长谷文书告诉记者,来自全县的100对“山爸山妈”与100名留守儿童参加了这次温暖人心的结对帮扶仪式。今后,结对帮扶活动将继续推进,让更多的“山娃”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温馨的环境中快乐健康成长。

山爸山妈“山里来”

盱眙县位于苏皖边界,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且许多都在山区,因此在当地被称为“山娃”。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他们却长期见不到父母。

为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该县教育系统用心设计,开展了一系列有益尝试,如该县希望小学设立了“兴国爱心工作室”,马坝中心小学开设了“爱心超市”,全县各校广泛设立“亲情聊天室”“心理咨询室”等。其中,位于山区河桥镇仇集中学开展的“1+2=1”“山爸山妈”与“山娃”结对帮扶,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活动最引人关注。

仇集中学在校生不到300人,其中有近三分之一为留守学生。为让这些“山娃”有一个温暖的家,2016年9月起,该校教师吴凯牵头组织师生“相亲”会,让每个“山娃”与“山爸山妈”教师组建一个“爱心家庭”,“山爸山妈”对帮扶的“山娃”要做到“五个一”,即每天一次看望问候、每周一次沟通交流、每月一次家庭聚餐、每学期一次亲子远足、每学年一次节日陪伴。该校还设立了“亲情屋”“爱心餐厅”“开心农场”,保障“爱心家庭”有适合的活动场所。

2011年,吴凯不幸因车祸截肢,但他没有因行走不便踟蹰不前。3年来,吴凯和爱人丁德芳一起先后“认领”了29 个“山娃”,他还邀请“山娃”和其爷爷奶奶到家里吃年夜饭、自掏腰包为学校留守娃活动室购买图书……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山爸”。

人人争当“山爸山妈”

为营造争做“山爸山妈”、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今年3月该县发布了《盱眙县教育系统开展“1+2=1”山爸山妈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成立以校长(园长)为组长,教学骨干、师德标兵等优秀教师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领导小组。寻找“山爸山妈”志愿者活动在该县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经过一番精心挑选,该县敲定了首批300对有爱心的“山爸山妈”,并举行了结对帮扶仪式,组织“山爸山妈”与留守儿童互换“爱心联系卡”,一起做亲子趣味游戏等。

在该县教育系统工作的茆春静是首批应征者之一。“我和爱人都喜欢孩子。”结对现场,茆春静把在该县实验小学就读的“山娃”杨梦蝶的小脸蛋摸了又摸,疼爱得不得了。小梦蝶父母在外打工,从小跟奶奶生活,平时与外界接触少,性格内向。当天被接到茆妈妈家后,小梦蝶和茆妈妈一家围坐在一起吃水果、做功课,开心不已。

“结对后,不少‘山娃’第一次吃上生日蛋糕,第一次去县城游玩,第一次用手机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聊天……”该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刘军说,“‘山爸山妈’和‘山娃’之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令人动容。”截至目前,该县已有1563名留守儿童通过结对帮扶找到了“山爸山妈”,又有了一个家。

塑造“山爸山妈”品牌

得益于一群“山爸山妈”的爱心坚守,3年来,该县关爱留守儿童的系列活动受到《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等诸多媒体的关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许多主流媒体的重要节日新闻中,该县“山爸山妈”的爱心行动总能打动很多人。

如今,该县正在深入实施“1+2=1”文明实践关爱工程,鼓励各中小学、幼儿园,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推进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打造各校特色,形成“山爸山妈”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品牌。

“我想拥有一套画笔”“我想吃一顿渴望已久的麦当劳”“我想要一双运动鞋”……记者采访时发现,在一些乡镇的文明实践心愿墙上,有许多心愿卡,原来,除了“山爸山妈”结对帮扶活动外,该县还开展了寻找“临时爸妈”、点亮“微心愿”活动,小小卡片里装的都是留守儿童的愿望。

对于孩子们的微心愿,爱心人士或企业都可以认领,成为实现这一心愿的“临时爸妈”。“临时爸妈”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时查看心愿更新情况。通过微信征集、面对面认领、微心愿采买、爱心捐赠等方式,点亮“微心愿”活动迄今已完成微心愿200多个,为孩子们累计捐赠价值3万多元的物品,参与志愿者达170人。

“我们之所以把仇集中学‘1+2=1’关爱留守儿童的成功做法向全县推广,就是希望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与13000名留守儿童结对,针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正确、适时地进行引导,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品德的教育人、成长的保护人。”谷文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