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本资源 提高习作水平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巧用课本资源 提高习作水平

■滨海县天场镇中心小学 刘月芹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要高,不少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于是对作文产生了畏难情绪。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用以拓展学生的习作资源。笔者认为,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课本,课本是孩子们最亲密的老师。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经典著作,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教材,让教材中的经典篇章成为学生习作的样本,就能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巧妙使用教材,为学生习作入门导航。

积累文本,厚积薄发。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形成技能的过程。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三年级的教材中,可供学生积累的内容很多。《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在写天空的流云时,运用了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如“银灰”“橘黄”“血红”“绛紫”……教学时,笔者运用课件分别展示了这些五彩斑斓的流云,并引导学生想象:难道流云只有这几种颜色吗?还会有哪些颜色呢?学生经过一番讨论之后,纷纷说出了自己见过的颜色:粉红、雪白、桃红、鹅黄等许多颜色。于是,笔者趁势让学生写下这些词语,存进自身的知识宝库,以备不时之需。这样的日积月累,学生丰富了语言储备,作文时也就可以信手拈来。

融入文本,角色互换。阅读文本的最高境界是融入文本,充分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最大限度地透过语言文字窥见文本中蕴含的思想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主体的亲历阅读实践活动,重视学习主体的直觉经验,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与文本对话。“角色互换”可以实现这样的亲历实践,使学生快速地融入文本所创设的语境中,从而深入地理解文本。《三袋麦子》就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可供“角色互换”的文章。文章写了3个小动物对麦子的不同处理方式,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学生能够学习3个小动物各自的优点,来更好地处理问题,使作文有内容可写。

续写文本,放飞思绪。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原文进行延伸。苏教版的许多课文,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意犹未尽、耐人寻味,想象的空间非常大。给人以深思遐想的空间,也是情感交流的好时机。比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童话故事,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其难看而感到委屈,跟着妈妈经过一番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的作用。本文内容构筑在一个颇具意味的童话情节上。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故事:“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小红马,小骆驼会怎么说?怎么做?”这是一个半命题的习作,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开阔,延伸文本,将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