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邗江创新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办文化节 设项目展 建体验馆

扬州邗江创新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

本报讯(通讯员 乔云 王久平)近日,扬州市邗江区首届“校园非遗文化节”在扬州剪纸传承基地——杨庙小学拉开帷幕。充满扬州剪纸韵味的校园,被分割成若干个“展区”,来自该区的1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分别展示了“非遗文化进校园”的阶段性成果。在剪纸、厨艺、刺绣的展台前,小小非遗传承人们用精彩的展示和生动的解说,赢得来宾们驻足观看并由衷赞叹。

“老师,您属什么?我现场捏一个生肖送给您。”活动现场,扬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捏起了各种生肖动物,栩栩如生。据悉,该校把面塑课程与国家课程有机融合,每2周拿出1节美术课教授面塑。现在,面塑已成为孩子们课间和社团活动的重要内容,并成为该校特色课程。

“首先我们要上墨、匀墨,铺纸一定要平整,然后进行覆纸、拓印……可以起纸了。”在该区育才小学西区校“雕版印刷”展示区域,师生现场展示了雕版印刷的全过程,该校学生俨如小老师,对每一个步骤都严格要求。据该校副校长唐科君介绍,学校依托社团,将非遗文化植根校园,开设了雕版印刷课程和版画课程,让学生跳出单一的文字介绍,亲身体验传统雕刻技艺的独特魅力。

据悉,该区首次“校园非遗文化节”,共有舞龙、茶艺等19个扬州地方性非遗项目亮相会展。据初步统计,目前该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开设的涉及各类非遗项目的社团多达50余个,开发出剪纸、扬州民间故事、茶艺、扬州面塑、十五巧板等非遗类课程20余种。

“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参与制作和创新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融合度等综合素养,都在项目实施中得到了提升。”该区教育局局长何云峰说,如该区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的孩子,不单能包出传统的三角、小角粽子,还能扎出方形、三明治式的“非主流”粽子,带来一股创新之风。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从顶层设计到活动开展,该区“非遗文化进校园”处处都闪烁着“创新”因子。在顶层设计方面,该区成立了区级课程指导中心,校级成立了课程研发中心,借助教师特长、家长资源、社区优势、地域特色等,加快校本艺术课程的研发。同时,该区在组织领导、课程管理、教师配备与培训、课堂教学、活动展示、校外教育、督导评价等方面探索出系统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了管理者、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制定了非遗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并将非遗文化进校园纳入学校重点工作考评,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模式构建上,该区从实际出发,探索出“1+X”传统艺术进校园的模式,每所学校选择至少一种地方传统文化课程,并不断加大各自非遗项目进校园的力度。

为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近年来,该区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规划建设近30个非遗传承体验馆,目前建成体验馆18个,在建6个,筹划立项6个。体验馆已成为校园非遗文化辐射中心,成为区域非遗文化建设高地,让学生在“原生态”的艺术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区“非遗文化进校园”已被列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该区与非遗文化相关的省级课题有4项,市级课题有1项,区级课题多项。“全区各学校将统一部署,持续开展相关工作,为前瞻性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非遗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努力。”何云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