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涵养生命 自由的行走方式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阅读,涵养生命 自由的行走方式

■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小学

钱建兵

教师阅读要从更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做起,让阅读融入教师的生活,指向重塑教师的精神世界,从而唤醒教师的使命担当与成长自觉。而由读书带来的精神的提升、视野的开阔,会滋养教师的教育哲学,促使教师站在教育的外面看教育,教师的教育视角就会更加宽广。

既然读书能滋养精神,一所学校就应该给教师以读书的时间与自由。我始终认为,与其花时间抄教学反思、准备一些不必要的材料,倒不如真正地引导教师读一些书,给教师创造一个读书的环境与氛围。如果一所学校,大部分教师都能定下心来,坐在办公室读书、聊书,看上去教师是“闲”下来了,但却是学校管理的最大成功——形成了以阅读为旨趣的教师文化。好的教育是熏陶,教育是面对心灵的事业,需要有思想的心灵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教育。而人唯有在面对经典、与大家的对话中,才会不断濯清思想的天空,回归教育本真。经由阅读而生的教育“生产力”是强大的,是具有革命性、发展性的。

没有阅读与思考,只有对生命的损耗,教育便没有生命气息。重塑教师的精神世界,在于让教师有思想的自由与生长,从而让教育生命焕发光彩。阅读可以使人达到思想的自由,但并不代表读了书,就会有思想的自由。没有思考,作为精神个体的教师也就失去了其独特的生命力。因此,作为一种表现教师生命欲求的阅读,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心灵的倾听与对话的过程。倾听是把别人的思想当成营养吸收到自我中来,是向外看而丰富自己的过程;而对话更多的是朝向内心的,是为了在回应阅读的基础上,寻找成就更好的自己,促进思想生长与自由的阅读则是两者的合二为一。

对话的方式之一就是积极地表达。其目的,一方面是梳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寻根溯源,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与结构;另一方面也是将作品融入自己的教育思想之中,寻找自我的过程。可以是对作者思想的进一步阐述,也可以是与作者进行争鸣与探讨;可以用作者的思想解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寻找自己实践中的理论依据与共鸣,也可以是与作者一起剖析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现象。总之,为了获得思想的自由与生长,阅读、表达的过程是一体的,就是作者、读者进行深度对话的过程。既是读者,同时也是作者,或许并无读者与作者身份的区分,这一过程将作者的思想、自己的原有认识及实践进行编织。一是先读后写,二是边读边写。前者寻找自己没有而渴望的东西,而后者则是带有一种闲适的逍遥,写的是已有而合意的东西。

读别人的作品,是为了结出自己的果实,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涵养。而写作表达则是对阅读过程的理性回望与反思,没有表达的阅读,自己的大脑则会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从这一点上说,表达与阅读应是一体的过程。也正是如此,阅读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生命在场的言说,是一种为了自由的行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