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国之重器,须有爱国之魂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铸造国之重器,须有爱国之魂

“嫦娥四号”研制团队走进南航校友思政公开课堂,勉励学生——

本报讯(记者 缪志聪)4月11日,“爱国奋斗·南航担当”校友思政公开课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讲,嫦娥系列各型号及火星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南航航天学院院长叶培建院士,“嫦娥四号”探测器、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南航92届校友孙泽洲,以及何秋鹏、高珊4位南航校友回到母校,化身“思政教师”筑坛开讲,与南航师生畅谈他们探索星空的爱国故事和时代担当。

“大家好,我是南航1988级学生,能来母校汇报,我很高兴,也很荣幸。”随着一声简单的问候,孙泽洲登上南航校友思政公开课讲台,台下千余名大学生热烈鼓掌,每名学生手里都拿着一面小国旗。

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孙泽洲从任务概述、科学意义、取得成果等方面讲述了中国的登月故事。他说,这是对航天日的纪念,也希望激励更多学子投身祖国航天事业。人类为什么要登陆月球背面?月背着陆到底难在哪儿?孙泽洲对此一一做了深入讲解。“创新很难,跟着别人做,没有创新;想创新,又会遭质疑,关键是要想清楚这个项目对研究行星的形成与演化、对行射电天文观测的重要意义。”

孙泽洲认为,团队攻坚和良好心态是克服挑战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他说,大力协同是航天人的精神,正是依靠这种精神,团队成员才能凝心聚力、全力攻关。“作为总师,有时需要举轻若重,无论多简单的研发环节都要重视。但遇到困难时又要举重若轻,表现出良好心态,也是对团队的激励。”

孙泽洲还为学生们准备了由“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拍摄的几段小视频。播放过程中,研制团队与学生们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脸上的表情随着镜头的移动而变化。当着陆器触碰到月球的一瞬间,现场观众不禁“哇”的一声。“这个软着陆,当时真是惊心动魄。”孙泽洲说,“我们并不是简单重复国外的经验,我们有自己的特点和技术,所有的过程都是通过实干来实现的。这背后的艰辛、付出和成功,属于整个团队”。

“当一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时,骄傲和荣光便随之而来。”孙泽洲告诉大家,“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之后,国家和人民给了团队很高的赞誉和褒奖。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参研参试人员时说的3句话令他印象深刻——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创新决定未来;伟大的事业都成于实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他坦言,“嫦娥四号”深空探测团队因起步晚,很多事情可能都是别人干过的,“我们肯定需要跟跑一段时间,但不能仅限于跟跑,我们还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做更有意义的事”。孙泽洲动情地说,“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完成,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世界探月史上第一行足迹,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这是最值得骄傲的。

“遇到困难怎么办?”面对学生的提问,孙泽洲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研究过程非常艰辛。很多新的东西都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但航天事业不会有很多机会去试错。“我和大家分享一句一直激励自己的话: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青年一代要有胸怀梦想,要仰望星空,同时为了实现梦想要脚踏实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现场,院士叶培建给在场师生介绍了中国航天的宏伟规划:“我们还要到火星取样返回,还要对木星进行探测。”团队成员何秋鹏和高珊分别回忆了在母校南航的青春岁月。何秋鹏说,2002年的一件事对他触动非常大,就是杨利伟乘坐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太空出仓。“从那以后,从最开始的有兴趣,再到后来的热爱,我慢慢走上了航天之路。希望今天与学弟学妹们的交流,也能成为你们投身航天事业的一个契机。”

当天,孙泽洲还被聘为南航思想政治工作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