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成长而幸福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生命因成长而幸福

——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教育教学改革侧记

■通讯员 张雪韵

3月中旬是充满生机的时节。伴随着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的校园里萌发的点点新绿,即将于今年夏天毕业的九年级学生开展了认领“心愿树”活动。学生们认领了本班的心愿树,为它们浇水,挂上心愿牌,许下中考誓言,留下毕业心愿。赣榆实验中学见证着学子们的茁壮成长和教师们的不断提升。在这里,生命因教育而成长,生命因成长而幸福。

以生为本

构建活力课堂

“你别着急,这一题其实应该这么做……”初一(7)班的宋昱同学回过身,耐心地在纸上一笔一划地写着,为小组同学讲解问题。课堂上的寻常一幕,正是赣榆实验中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生生互动”中的一个环节。

学校结合学情和各学科特点,推出了“5+30+10”和“5+25+10+5”两种课堂结构,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精讲多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副校长朱正斌解释道:“‘5’指的是温习旧知,课前5分钟,教师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检查,对新授课内容进行预习检查,鼓励各小组积极展示交流。‘30’指的是学教新知,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新知识,形成新能力。最后是巩固反馈,课堂结束前的10分钟或5分钟,学生用来当堂巩固,以记忆、背诵、练习为主,检查为辅。教师下课前再开展简短的交流、点评及总结。”

在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生生热烈讨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新内容的学与教。教师兼顾座位安排和学习状况,将班级学生分为4~6人一组。作为小组长,宋昱经常督促自己的组员们完成练习,彼此间也有了学习的默契。“有一回,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道难题,我们小组冥思苦想、讨论碰撞,最终解出了正确答案,别提多开心了。”宋昱说道。

在教师讲授和师生、生生交流的不断切换中,学生巩固所学,实现内化,提升能力。校长陈明说:“课堂上,合作、探究、交流成为主要学习方法,师生、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常态景观。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教师教得高效幸福。”

扎实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教学管理迎来了教学质量的连年攀升。学校在市、区初中教学质量评估中始终名列前茅,连续10年获得市、区“教学质量奖”一等奖、“教学管理奖”一等奖。

雨润无声

践行生命教育

教学楼一楼大厅里,一排书柜依墙而立,墙边贴有“‘图书漂流’盟约”。面对丰富整齐的书籍,学生们或站或坐,沉浸在阅读的愉快氛围里。这就是赣榆实验中学的“图书漂流驿站”。“我把自己特别喜欢的《简爱》《呼啸山庄》都带过来,放在了驿站里。”宋昱兴致勃勃地说。

事实上,这只是学校“阅读、演讲、写字”三大工程的一小部分。为了切实推进“三大工程”建设,学校把阅读、演讲、写字纳入校本课程体系,每周至少安排一节阅读课、一节演讲课、一节写字课,确保训练时间和训练效果。学校为学生制定了3年训练目标:潜心读书50本、用心练字1000张、当众演讲10次。宋昱介绍,每天课前5分钟,大家轮流进行命题或自由演讲;中午则有20分钟时间来练习硬笔字,一、三、五练习汉字,二、四练习英文,“大家的书法水平都提升很快”。朱正斌认为,“三大工程”成功引导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敢说话、善说话”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写对字、写好字”的汉字书写水平。“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校园内一年四季翰墨飘香,读书学习蔚然成风”。

与此同时,学校致力开发“1+N”素质提升社团体系。“1”即一个核心“生命”,“N”则为构成生命成长平台的各学科兴趣小组和各社团组织,包括语文学科的海燕文学社、经典诗文诵读兴趣小组,生物学科的生物实践基地,体育学科的海燕体育俱乐部,美术音乐学科的泥塑、舞蹈等兴趣小组……学生在五彩斑斓的社团和兴趣小组中,各取所好,各展其长,收获着成长进步的快乐。

八(10)班的于淼就是舞蹈小组的“忠实追随者”,“老师给我们排舞、讲动作,她让我们把自己的动作想象成动物的姿态,课堂特别生动”。排练之后,于淼和小伙伴们也不舍离去,还会跟老师谈谈心、倾吐烦恼。一周三次的舞蹈训练不仅为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加分”效果。“不知道是调节了心情还是切换了状态,自跳舞之后,成绩都显著提高了,我爸妈也非常支持我去跳舞。”于淼微笑着说。

雨滋桃李花千树,风举鲲鹏路万里。近年来,赣榆实验中学学生在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每年均超200人次。如在去年“苏教国际杯”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中,该校3名学生获省级一等奖;校园科普剧《“三无”食品消亡记》获省首届科普剧汇演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并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科普剧汇演。

“里应外合”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教师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据教务处刘心平主任介绍,正因为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学校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实施“里应外合”、多管齐下的发展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里”即校本师本。学校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学常规活动实行全程跟踪督查,通过行政人员“推门听课”、教师校内开设公开课、教研组磨课议课等形式,引导激励教师紧紧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组织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6年,洪战华老师为区级优质课比赛备课时,对如何解读《都市精灵》一文一头雾水,原因是“把握不住教学目标”。在语文教研组李健等资深教师的指导下,洪老师设计教案、反复磨课,从写作手法、语言赏析等多角度确定教案板块,“我们足足改了七稿。”李老师回忆。最终,洪老师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省级优质课比赛二等奖的佳绩。如今,经过不断提升和学习,洪老师已成长为赣榆区“411”骨干教师、连云港市“教学标兵”。

“外”即他人外部。“学校经常聘请市、区教育专家、名特教师来校开设讲座、听课指导,承办市、区大型教学活动,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交流。一系列活动帮助教师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教学艺术。”陈明校长如是说。

近年来,学校师资队伍得到了长足发展,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学校现有省特级教师3名,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30余人,各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教学能手30余人。学校教科研工作蒸蒸日上,有在研省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10个、区级课题15个;教师在中文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30余人次在“师陶杯”“五四杯”等重大赛事中获高等级奖项。

在赣榆实验中学,莘莘学子收获着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幸福,而教师们则享受着教书育人、专业成长的幸福。正如认领“心愿树”活动中杨淑淇同学所说,“我们眷恋着母校,也向往着更广阔的未来。但是不论走到哪里,感恩的心都会像这些树苗一样,深深扎根在母校这片幸福的沃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