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食堂开饭校长先尝第一口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谈雷 楚楚)红烧鸡块、大煮干丝、黄瓜木耳、青椒炒藕……在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食堂内,后勤人员有序地烹制午餐。食堂后侧的墙壁上,厨师、保洁人员的健康证一目了然。午饭开动前,值班副校长黄向阳先打了一份饭餐,品尝之后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当天中午饭菜口感以及整个食堂的卫生状况:“食材新鲜、堂内整洁、烹制程序符合要求……”
“值班校长先尝第一口在前几年就已开始执行了,为确保全校 1400名学生的用餐安全,学校还对餐具进行高温消毒。”黄向阳介绍,学校对食材严格执行招标制度,采购食材都会索证,孩子的膳食都充分考虑营养搭配,每个菜品留样48小时,而且菜单每周一都在学校“一周食谱”的公示栏里进行公示。
“我们一直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和卫生工作,一直执行‘校长尝第一口’制度,同时落实好索证制度,确保食材可追根溯源。”扬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吴晓峰介绍,该市教育局还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走进学校,对学校的食堂、食材进行检查,“尤其是值班校长做的记录,是我们检查的重点”。
据了解,为保障学校食品安全,扬州市政府在2010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学校值班领导和教师必须每天、每餐、每个品种先于学生品尝或食用由学校食堂或学生餐配送公司提供的学生餐。”每年初,该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都要与市直学校校长签订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学校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学校校长与科室负责人签订《学校食品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在对县(市、区)教育局的综合考评中,严格实行食品安全工作“一票否决”。
此外,扬州市教育局联合该市原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研究制订了《扬州市中小学校营养配餐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指导学校营养配餐,科学设计并安排好一日三餐,让学生每天通过饮食均衡来获取各种营养素,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目前,扬州市正全力打造学校食堂“透明厨房”工程。该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大对学校食堂改造升级力度,完善食堂布局流程及硬件设施设备,确保食堂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操作方便,不留隐患。去年,全市学校(含幼托机构)食堂量化分级管理良好及优秀等级比例达100%(其中优秀率72%),明厨亮灶建设率87%。2015年迄今,全市未发生学校食品安全事故。
“‘明厨亮灶工程’可以实现家长的手机点一点就能‘看娃吃饭’,就能看到一系列的操作是不是规范。”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食品安全总监洪昊介绍,今年年底,全市将努力实现学校(含幼托机构)食堂量化分级管理良好及优秀等级比例达100%(其中优秀率达75%以上),“明厨亮灶”建设率达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