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小镇与诗人
■常熟市吴市中心小学 杨绍球
我总是在想象着,如果一个诗人走进我们的吴市老街,他会以怎样的步履来丈量老街的时光,他会以怎样的目光来打量老街的门窗,他会以怎样的语言来招呼门口走出的每一位老者,他会以怎样的思想抚摸横街而织的蛛网……
我不是诗人,我只是小镇普通的一员,但无数次走过吴市老街,我依然努力去模仿诗人的情怀,在晨光里,在夕阳下,寻觅小镇的诗意。
岁月悠悠,小镇静静。如果谁要说我们的吴市小镇如诗如画,那在小镇人眼里会觉得你不免有些夸张、有些矫情。
吴市,旧地因有东西两溪而称双溪,明代形成集镇后因吴氏大族世居之地而取名“吴家市”,又称“老吴市”,是明代宣德年间左副都御史吴讷之故里,为“邑东四大镇”之一。如果要追溯老街曾经的辉煌,无疑应该是吴讷官至左副都御史的荣光,应该是小镇镌刻“古吴旧墅”和“昭德里”牌坊的威仪,应该是1941年冬日党领导的武工队“奇袭吴市”那一阵枪响的激情嘹亮……而今天,当许多年轻人都把小镇丢在匆匆而去的身影后面,我们的吴市老街正在岁月里慢慢老去。
可是,谁也没有预料到,有一天,吴市老街因为在韩寒的电影镜头里惊艳的一闪,开启了一段浪漫的岁月。也就在这段浪漫里,吴市老街又迎来了一批诗人。诗人自有诗人的做派,他们在韩寒留下的背景镜头里打开了“情动吴市,诗韵老街”的横幅,相呼相拥,穿街走巷。诗人们看了第一眼,“旧时江南的天空∕就在我们的眼眸里惊喜起来”。
在老街,诗人的眼睛抚摸着“亭林百货”的招牌,诗人的鼻子轻扣“东风饭店”的大门。当诗人的记忆在寻找对街小理发店的师傅时,师傅却不知去了哪里。诗人默默地和街道两旁错落而坐的那些木结构的小楼与水泥钢筋的建筑对视,谈论起一段民国岁月和一段共和国历史……“一扇扇门窗已经紧闭。像不再打开的心扉∕洒满庭院的落叶,恰似一地的怀念与忧伤∕走过春天的老街。我∕脚步放轻,内心安静。”“遇见老街,遇见了雨∕一股清澈面对时光掠影∕带来镜头里的人物∕哼起流浪的歌声∕一步步如约走过,回头∕一切又心旷神怡。”“这里没有车马喧∕旧门廊赐予烟火∕屋瓦上鸟雀三两只∕隐起身姿∕倘若你在街角逢着一位姑娘∕她必定有着野荠菜的芳香。”“因此随便叩一扇木门,就会有∕旧时光应你空空的回声∕这空空来自隔世∕叩一扇门,带来一个开门人的出生。”“而现在∕我只有敬意∕对破败的老房子∕住在∕里边的人敬意∕对院子内∕晾晒的衣服旁∕放着的∕一盆花敬意∕像仰望屋顶∕瓦楞间的草茎。”……
诗人们就这样在各自的心里吟诵着,走过老街的每一个角落,走过老街3月某天上午的每一个他们心仪的细节,最终一起齐唱“三月,遇见吴市∕就遇见了生命中又一个美丽截面。”“走在春天的路上,总会有∕镜子一样的水泼向江南∕吴市,这地图上的一小点∕便湿透了,生长着。仿佛一滴浓墨∕在水的簇拥下倾泻为一幅图画。”
诗人们留下诗句,依旧那样洒脱地走了。感谢诗人,就这样为我们小镇留下串串诗行,可以让小镇反复吟诵,或者加上一段钢琴曲去伴奏诗的韵脚,或者加上一组老照片去继续发酵诗的情感,让小镇能感动更多的人。说实在的,那天我站在老街的某个地方吟诵诗人们留下的诗句的那一刻,觉得飞过这里的每一只小鸟都成了动词或者形容词,耳畔吹来的风都只发出平平仄仄的声响……
有一天,看完那制作精良的MV,我又去吴市老街走一遭。老街,还是很安静很安静,满街都是旧的阳光、旧的风物、旧的雨滴,诉说的依然是静好的岁月。哦,我知道,这一切都在等着你或者我,在某一时刻会突然想着回去。
“因此,我真的愿意∕我真的愿意我们的吴市老街在岁月里慢慢老去∕当我回去时,我在你的眼里∕当你回去时,你在我的心里。”我对自己说,我也要在小镇里做一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