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新闻点击
扬州20家培训机构签署诚信办学自律公约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谈雷)3月15日,扬州市20家培训机构签署《扬州市校外培训机构“3·15诚信办学自律公约”》,共同承诺依法、诚信、规范办学,避免 “超纲教学”“提前教学”,杜绝乱收费,不断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行业新形象,弘扬行业正能量。这标志着该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从集中整治向长效监管转变。
2018年初,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扬州市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全面开展全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截至2019年2月底,全市1109家培训机构,416家领取了办学许可证,693家被关停取缔,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苏州全面启动废纸置换厕纸项目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赵鸣)日前,由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主办的苏州市中小学“废纸宝宝旅行记:废纸置换厕纸”项目启动,苏州市区公立中小学将通过实施这个慈善项目,年内逐步用上免费厕纸。
2016年,“废纸置换厕纸”项目率先在昆山市试点启动。2018年,该项目继续向苏州市姑苏区学校铺开。目前,昆山市60所公立中小学和姑苏区43所公立小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用上了免费厕纸,还将慈善与环保、教育有机结合,提升了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和文明程度。据悉,“废纸置换厕纸”项目的启动资金由苏州市慈善总会及各市、区慈善总会(基金会)筹集。公益基金会定期到学校回收废纸,废纸回收资金以教育部门名义在各市、区慈善总会(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并全部用于“废纸置换厕纸”项目。
江阴普特结合开启送教上门新模式
本报讯(通讯员 徐耀)日前,江阴市特殊教育中心校和义务教育学校携手开启普特结合送教上门新模式,实现送教对象全覆盖、送教队伍再扩大、送教职能再调整、授课形式再优化。目前,该市已有87个重残孩子享受送教上门服务,其中13个有认知能力的孩子享受特教和普教教师联手送教。
据悉,江阴市送教上门模式由原来以特殊教育中心校专职送教为主、普通学校及特教中心义工教师为辅,扩展到主要由普通学校选派送教教师,党员教师率先垂范,不断扩充送教队伍。特殊教育中心校除了专职送教外,还成立了送教上门指导中心,从教学形式、内容、手段等方面指导普通学校教师开展送教工作。此外,上课频率由每两周一次增至每周一次,上课地点由家庭延展到社区和户外,课程涵盖数学、音乐、美工等,教学方法也得到不断改进。
连云港赣榆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本报讯(通讯员 仲启强)近年来,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把家庭教育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丰富载体,传播科学家教理念;拓宽渠道,普及专业家教知识,有效提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据了解,赣榆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县(区)级家长学校总校,统筹指导全区家长学校建设;成立15个镇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指导社区、村级家长学校建设;成立区校外教育辅导总站,面向城区青少年开设心理辅导、传统文化等10余个辅导项目。此外,赣榆区“怀仁”家庭教育大讲堂作为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理念的主阵地,两年来,举办专题讲座25场,培训家长、家长学校骨干教师2.6万人。目前,全区所有学校全部建成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21所学校跻身“省、市级示范(优秀)家长学校”行列。赣榆区被评为省家庭教育先进区,10名教师获市家庭教育指导员基本功比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