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合一 师校共赢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情智合一 师校共赢

——谈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三种角色

■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徐智潭

教育,其本质是一种生活;但凡生活,幸福当为终极目标。于是,如何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成了每一个校长教育管理的必然“所指”。我认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唯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积累去沉淀管理智慧,通过高效的引领和真诚的交流去彰显人格魅力,才有可能在学校发展遭遇瓶颈时力挽狂澜,朝向光亮;才有可能在教师成长遇到内生阻力时,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从而完成教育管理的有效“所指”,实现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教师与学生共同幸福的美丽愿景。

目光如炬:

校长当是睿智的决策者

校长首先必须是一个梦想家,才能是一个好的决策者。作为校长,须走在教师之前,通过对学校发展历史、现实及未来前景的综合考量,因地制宜地勾勒出学校的长远发展宏图,以非凡的勇气去追逐,以精准的措施去实现。

一个睿智的决策者,一定是坚定的执行者。大凡新生事物诞生之初,往往会遇到很多的质疑与阻力。教育也是如此。当教师们面对学校发展的一个新走向,课堂教学的一项新变革,或者德育模式的一种新尝试,他们所呈现的姿态可能是:一阵风来了,树动叶摇;一阵风过了,平静如昔。此时,校长应呈现出一种执着。这种执着,并非“官本位”,更非“一言堂”,而是一种成竹在胸、迎难而上的勇气,是一种循序渐进、庖丁解牛的智慧。在此过程中,要彰显出掷地有声、勇往直前的魄力。我想,勇气、智慧、执着,正是一名校长应该具备的人格特质。

兼听则明:

校长当是豁达的沟通者

善疏则通,能导则安。校长不能只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管理者,更应成为一个“沟通者”,主动走到师生当中去,在与师生沟通上下功夫、花力气、做文章。校长如果能把“有效沟通”融入骨子里,能够和师生多交流,就能够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就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就能够凝聚全校上下的共识,管理目标自然就会落到实处。在学校管理中,作为一校之长,应和师生多沟通并充分发扬民主,鼓励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乃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博采众长,集思广益,让他们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只有多沟通和民主管理,才能使学校资源得到最大利用。

可是,在现实中,不少校长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把校长负责制理解成了“学校家长制”,大事小事都由校长一人拍板。这样一来,造成校长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教师在下面应付推诿、敷衍塞责。校长只有真正和师生沟通,实行民主决策、科学管理,才能激发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工作才会顺利开展。

怀质抱真:

校长当是诚挚的激励者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被认可、被赞扬、被重视。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校长要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师的需要。所以,应当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不以同一“标准”要求教师,使每个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层面都尝到成功的甜头。管理者要善于搭台子、铺路子,使每个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显露身手的空间,上下形成合力,积小成为大成。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做到政策暖人、感情留人、行动感人、管理激人。虽然学校管理需要制度作保障,但管理不能就管理而管理。教育是一个“软任务”,是“以己心换人心”的事业,在制度管理和行政约束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校长的情感引导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管理实践中,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校长,表现出来的往往是更多一份关心、更多一份鼓励、更多一份宽容、更多一份赏识,既让师生主动发展,更让学校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校长,既要有鲜明犀利的角色感,能在教师倍感疲惫、心生倦怠之时,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及时温馨地给他们传递教育的芬芳;又要能俯下身子,融入教师,思教师所思,想教师所想,化有形指令为无形感染,不靠行政权力而靠人格魅力感动教师,从而达到“情智合一,师校共赢”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