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职业教育” 的多维理解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适合的职业教育” 的多维理解

■刘克勇 陈向阳

用联系的、整体的观点来看,“适合的职业教育”并非孤立,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其他命题紧密关联。它关联着教育的本真追求,将职业教育融入“人的全面发展”的大合唱中;它关联着教育与经济,其主要通过技术技能人才素质的关键“节点”得以实现;它关联着江苏职业教育自身的历史演进和未来使命,影响着职业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回归教育本真。“教育不仅仅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我们倡导“适合的职业教育”,最根本的还是以最适合人的发展方式,自内而外激发潜在的素质,以保障人的健康成长,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断的提出,是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十九大的新表述不仅突破了需求方根深蒂固的“物本位”惯性思维,也突破了供给方根深蒂固的“单纯生产论”的惯性思维。破解这一矛盾的根本方略,就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向度的人”。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如马克思所言的“全面发展”或 “自由自觉活动”的人,这样的人不是个人本位论的抽象人,应是更具主动性、更具创造力、更具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回应经济转型。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正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特征总体上呈现出“融合”趋势,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产业融合,产业的边界开始模糊,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交叉融合;其二是虚实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顺利实现这种融合,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根本途径就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且创新本身也必须实现转型。当前,我们缺两样东西:第一缺创新(即金点子),第二缺能把金点子在一线变成实际产品的人。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主动回应,自觉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

应答职教使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必须解决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回顾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吸引力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其原因无疑是复杂而多重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统一分配”“中职免费”“对口升学”等外在制度的过度供给,导致职业教育一度出现过“虚假的繁荣”。吸引力不是外来的,而是内生的。这就要求新时期职业教育必须回归本体,不能靠“职业教育普通化”制造一种扭曲的吸引力,而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办出特色、办出质量。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对象不再只是单一的学龄青少年,而应面向其他所有人,特别是被传统的正规教育体系排除在外的特殊人群,提供差异化、精准化、定制化的课程、教学和评价。同时,勇于打开职业学校大门,探索建立职业体验中心,加强职业启蒙教育,面向未来解决当前现实问题。基于了解、体验、抉择,进入职业教育才可能是“理性的选择”,才可能转变为“首要选择”,才能让他们接受“适合的职业教育”。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