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艺术教育,引领孩子走向审美人生
■通讯员 施洪彬
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创办于2009年,在各级政府与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发展迅速,成绩斐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艺术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之中。学校合理构建艺术课程体系,精心搭建艺术活动平台,努力打造艺术兴趣团队。发展至今,艺术教育之林,呈现一派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喜人态势。2018年12月,学校喜获“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荣誉,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的一块教育品牌。
重构课程内容
让每个孩子得到艺术熏染,促进艺术素养的个性化发展,是学校坚守不渝的理念。为此,学校以国家艺术类课程为核心,夯实艺术素养的基石,开齐上足艺术课程,注重教学研究。同时,学校以国家课程为基准,致力于重构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大力推动校本课程研发,搭建艺术教育的多元平台。
励志歌曲人人唱。配合班级文化建设,唱响校歌、班级励志歌曲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每学年,学校都会组织“校园歌曲大赛”,音乐教师进行技术指导,班主任带领学生练习,做到人人参与。比赛之时,场面壮观,气势宏大,音乐之声缭绕在校园上空,音乐之美弥漫着整个校园。
硬笔书法人人练。入校后,所有学生都要在语文教师和专业书法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书法(尤其是硬笔书法)练习。学校利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书法比赛,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供师生鉴赏。
“轻舞飞扬”舞蹈课程。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专业的指导,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交流舞蹈上的心得体会;也可以这个平台为起点,登上展示自我的更高平台。课程自开设以来,已为学校培养了众多的舞蹈艺术骨干,他们在省市各级各类舞台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
与此同时,学校还开设了民乐、合唱、工笔花鸟、书法、沙画、陶艺、摄影等选修类艺术课程。这些课程采取分年级走班制,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课程,人人参与。
追寻美的踪迹
这些年的艺术教育实践中,除了悉心经营艺术课堂,还致力于搭建各种活动平台,参与各种艺术比赛,承办各类艺术教育活动,以此唤醒学生的美感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促使他们自觉地以个性化的艺术形式去展示与升华审美体验。
每学年,学校都要举办校园艺术节,历时两个月,包括百人硬笔书法大赛、会标设计大赛、歌曲大赛、舞蹈大赛、器乐大赛、相声小品大赛、大合唱比赛等,精彩纷呈。
2017年3月,由南通市教育局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小学生“独唱、独奏、独舞、器乐组合”比赛在南通市田家炳中学举行。学校由顾丽娟老师指导的民乐组合和二胡独奏通过海门市选拔,和来自南通各县(市、区)层层筛选后选送的作品进行了同台角逐。最终民乐组合《桃李报春》脱颖而出,获得评委一致好评,夺得一等奖;周晓楠同学的二胡独奏《奔驰在千里草原》在吹拉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2017年10月27日,东洲国际教育管理集团第十二届新教育艺术节展演拉开帷幕。活动以“相聚在艺术的旗帜下”为主题,学校展演了4个节目,以多样的艺术形式呈现经典的艺术形象。其一是课本剧《孔乙己》,学生以现代话语方式生动演绎了那个时代底层人物的悲惨人生,让人动容。其二是器乐组合《拔根芦柴花》,器乐组成员将各种乐器的声效巧妙组合,演奏出节奏明快、曲韵悠扬的美妙乐曲。其三是舞蹈《雨打芭蕉》,学生以柔美的身段、优美的舞姿,充分展示了扎实的传统舞蹈功力,动静相宜的诠释,营造了唯美的意境。其四是大合唱《东洲国际——江海文章》,曲目大气磅礴,学生用歌声诠释了东洲国际在教育领域吞江吐海的人文乐章。
丰盈教师素养
学校的艺术教育不单成就了一个个焕发艺术生命气息的孩子,也成就了一个个堪称“教育一线艺术家”的艺术教师。在他们中间,有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有南通市、区美术骨干教师,海门市音乐教坛新秀;有多位市、区美术、书法、摄影、音乐家协会会员;有全国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有音乐、美术优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一流的师资队伍,促成了学校艺术教育的高位发展,铸就了学校艺术教育的高质量。
不只是艺术专业教师才与艺术有缘,学校对非艺术类教师也积极开展培训,鼓励更多教师拥有一专一能。如今,诸如朗诵、手工、棋类、健美操等许多方面,非专业教师都能对学生进行高能高效的辅导。此外,学校还积极挖掘校外资源,聘请社会艺术团体的优秀教师来校任教沙画、书法、陶艺等艺术课程,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今,无论是晨曦初显,还是夕阳西下,在“东洲国际”校园里,可闻歌声飞扬,可见舞姿翩跹。艺术滋养生命,艺术优雅生命,艺术发展生命,已成为“东洲国际”师生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