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绣娘』的大梦想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小『绣娘』的大梦想

小『绣娘』的大梦想 ■本报通讯员 高宝亮 王久平 “刺绣制作一般要经过绘稿、配线、劈丝、绣制和装裱等几道工序,其中,丝线的选择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黄色用来表现阳光、火焰,绿色用来绣绿叶……”周五下午三四节课,是扬州市邗江区公道小学刺绣特色社团活动时间。只见该校36个小女生安静地坐在学校的刺绣实践馆内,倾听教师王燕介绍刺绣基本流程。 随后,学生们两人一组,分工协作。“这些工艺品取材广泛,有简单的花鸟鱼虫,简约的山水、人物,还有的以漫画配文字的方式表现扬州市文明有礼二十四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王燕指着馆内部分刺绣作品介绍道,绣制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表现得很专注。36个小“绣娘”,个个身手不凡,透出一股“文艺范”。 扬州刺绣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特色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让“非遗”项目得以传承,近年来,公道小学开设刺绣特色课程,吸引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参与,通过3年实践,一批小“绣娘”脱颖而出。“以校园为土壤,以课程为种子,把传统文化根扎在孩子们的心里,我校为传承‘非遗’文化探索出了一条‘幽径’。”校长刘大军说。 去年10月,经过多次训练和反复筛选,公道小学刺绣社团的6名学生和2名教师一起参加了江苏省中小学艺术工作坊展演。“当时,许多观众涌进展厅,观看我们刺绣,我担任解说员向大家介绍刺绣,特别激动,我们工作坊还获得了省一等奖。”五(1)班学生陆羽钧满是自豪。 陆羽钧的奶奶是一名扬州刺绣民间艺人。“我奶奶绣的许多作品都销往国外。有人认为做刺绣没有大出息,但我不这么想,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们的文化之根。将来,我们不单要拿更多、更高级别的奖,等我长大了,还要带着作品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巡展,让扬州刺绣走向国际舞台。”陆羽钧兴奋地说。 刘大军介绍说,刺绣是门精细活,古人曾经讲“为学应如绣花针”,是说做学问应该像绣花那样精密。学校开设刺绣社团课,不仅让学生看到了精品艺术的魅力,培养了审美能力,还能让学生做事更加细心、认真,这些对学生终生都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