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农村学校如何提升管理水平
■滨海县通榆镇中心小学 刘志国
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的强势推进,为农村学校推进“互联网+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互联网+教育”不但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笔者结合学校的管理实际,谈一谈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突出教师主体地位
创新管理方式
传统的教师管理方式效率较低,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
改变学校互动模式 学校落实工作的传统方式是通过会议的形式进行,开会时间长,影响了教师正常的教学和办公。网络普及的今天,管理者要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办法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例如,学校每周工作安排可以发布在学校的网站上,在网上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和标准,责任落实到承办人和负责人。
改变教师研修模式 传统的教师研修方式缺少实效性和针对性,流于形式,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可以制订教师个人学习研修计划,让教师根据自己任教的学科和专业特长,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然后把学习的重点难点,特别是学习体会写在自己的教育博客上。学校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点击教师的教育博客,了解教师学习、研修的内容及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的撰写情况。这种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研修模式使教师随时都可以进行专业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专业成长。
改变工作督查模式 学校考勤可以采用指纹或人脸识别系统进行,考勤的数据与管理者的电脑终端相联,教师到班和离校情况随时保存在管理者的电脑里,节省了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使管理更加规范、公开、公正。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形式
全程监督管理——打造平安班级 “校校通工程”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学校网络的发展,学校可以为每个班级安装一个广角的高清无线网络摄像机,再在这个班所有任课教师的智能手机上安装客户端软件。教师们通过自己的手机可以实时了解学生在班级的活动情况,学生在没有教师现场监督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地交流、学习、生活,享受属于自己的童年时光。
引入网络名师——推动自主学习 学校网站、微课、“作业帮”等学习平台的出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还可以借助学校的电脑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网上自主学习或查阅学习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
彰显家长重要位置
创新互动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城市迁移,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大部分在外面务工。因此农村学校的管理者必须拥有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改革的理念、担当的精神,以网络为平台,推动家长与学校互动。
学校与家长的互动 学校可以运用校园网站、校讯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家长及时发放通知、公告,让学生家长第一时间获得学校的信息。
学校以网络为媒介,打造亲情活动室,在网络教室安装高清数码摄像头,让住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每周与家长视频交流。
教师与家长的互动 班主任可以建立本班的微信群,并要求学生家长加入,使其成为交流沟通的平台、信息发布的渠道、化解家校矛盾的手段。
家长与家长的互动 学生家长之间的有效交流是共同教育好孩子的重要方法,但是学生家长分布东西,不便于交流。班主任可以建立QQ群或微信群,让家长们共同交流: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弥补孩子的亲情缺失等。学生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也便于大家正确认识学校、理解学校,发挥家校共育的正能量。
“互联网+教育”时代已经到来,农村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必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农村学校的管理者必须以网络为平台,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思路,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管理效能,努力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管理高效的现代化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