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滨海县振东初级中学 朱青山
我校是一个偏远的农村初级中学,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由于这些学生长期远离父母,部分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釆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建立留守学生心理档案。学校深入各班级,摸清留守学生的数量,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心理、言行等现状,登记存档。档案内容包括留守学生家长姓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学校将各班的留守学生名单和老师与学生的结对情况建成信息库,并随时倾听学生及家长的心声,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二是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学校通过开家长会、与家长电话交流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注重对留守学生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培训,帮助他们端正教育观念,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协同学校进行教育。
三是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学校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学校邀请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辅导教师对科任教师进行系统培训,讲解留守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等,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
四是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学校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活动课,通过游戏、情境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学生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等。此外,学校还开设电话咨询、信函咨询和亲子热线,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信箱,定期办心理健康专栏、板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使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
五是整合社会力量,共同搭建留守学生爱心教育平台。学校积极与政府联系,使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强化激励和引导,把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发展。
六是鼓励留守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多种文体活动,如元旦庆祝活动、演讲比赛、书画比赛、运动会、篮球赛、各班自行举办的各种娱乐活动等。这些活动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七是加强留守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学校团委安排生活指导教师给留守学生定期开展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知识辅导,帮他们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