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苏南教育名区 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建设苏南教育名区 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局长 陈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苏州市吴江区学习全国教育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瞄准建设教育名区,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形成具有吴江特色的普惠公平、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教育现代化新形态。

“教育名区”因与众不同而名,因特色鲜明而名,因文化先进而名。这是我们对教育名区的基本认识,也是建设教育名区的基本逻辑起点。我们建设教育名区定位是:乐教乐学,打造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乐学之区”。推动区域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建设高位均衡、优质多样、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教育名区,让每个家庭、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更高质量的教育。

教育名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思维,尤其要对教育目标作出深度思考。围绕人才培养,习总书记指出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因此,我们目标定位是“培养好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的人生奠定好的基础”。“好的基础”指学生有良好发展潜力,具体标志是学业优、品行正、能力强、身心健。我们还提出,“让家门口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好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遇到好老师”,家门口好学校的特质是硬件好、师资优、特色亮、品位高、口碑佳;“好老师”必须做到“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教育评价是指挥棒,是教育改革和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习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我们认为,建设教育名区就要从评价改革入手,撬动教育名区建设杠杆。为此,我们提出教育名区“四个标志”,即衡量区域教育发展水平主要指标。

一是名在优。优质均衡,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有学上”转到“上好学”,从“有数量”转到“有质量”。作为教育名区,就是要积极呼应群众需求,积极破解教育新矛盾,在优质均衡上下功夫。

二是名在谐。和谐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内部的各类教育和谐、各级教育和谐、各区域教学和谐;二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教育处于优先发展地位,同时,教育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是名在特。特色鲜明,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区域有特点。尤其要抓住我区特色学校建设传统和优势,进一步加强特色学校建设,使学校风貌独特、理念先进、质量较高、文化先进,并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区域教育特色。

四是名在文。加强中小学文化建设,形成文化自觉、自信,让学校文化、区域教育文化成为学校办学和区域教育名片。

要使教育名区建设落地,必须着眼区域教育内涵建设,我们着重推进教育名区建设“五大工程”。首先是素养导向的学校课程工程。突出校本、整合、综合等关键词,构建以发展学生素养为价值取向的学校课程,筑牢学校发展压舱石。第二是提质增效的课堂变革工程。突出生本、张力、优效等关键词,变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撬动学校发展支点。第三是个性凸显的学校文化工程。突出传承、创生、特色等关键词,加强优化学校文化建设,矗立学校发展地标。第四是德能兼修的高峰教师工程。突出高尚、精湛、专长等关键词,使教师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奠定学校发展基石。第五是领袖领军的校长队伍工程。突出德高、担当、创新等关键词,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硬,有情怀、有胸怀,善于改革创新的校长队伍,点燃教育发展动力引擎。

我们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以教育名区建设为重要载体,创造高质量的、普惠的、适合的教育,满足群众多元化教育需求,满足学生多元化成才需要,努力把吴江打造成为区域教育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