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党建,让信仰“立”起来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做实党建,让信仰“立”起来

“这个周末,我将和3位老师一起去常州经济开发区,为外来务工人员讲解常见病的防治。”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党员教师毛京沭说。

“这个周末,党员学生会去社区开展爱心公益服务活动。”该学院“周末去哪了”志愿服务项目成员、入党积极分子李文洁说。

长期以来,南邮社会与人口学院党员教师和学生走进基层,积极服务人口健康、社会养老、精准扶贫等领域,在社会服务中,让信仰“立”起来。

教师垂范,彰显“头雁效应”

在常州,不少外来人员手里都有一本《常州外来工康健手册》,毛京沭就是这本手册的编纂者之一。2011年起,该学院开展“常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康健计划”研究项目,“去哪里维权,在常州的衣食住行,手册里都有。”毛京沭说。

除手册外,常州经济开发区不少企业还设有一个有趣的“康健小屋”,小屋里有电脑、运动器械等设备,还提供身体检查、心理咨询等服务。这个小屋也是该学院人口与健康教研室党员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2018年寒假,该院6位党员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深入云南省红河县等地开展脱贫攻坚等相关课题的研究,“调研时,地图显示两地相隔60公里,实际得翻山越岭,加上道路泥泞,常常一走就是大半天。”一位党员教师说。最终,党员们的风雨无阻换来了高质量的扶贫举措及调研报告,并得到国家扶贫办的高度肯定。

近年来,该学院党员教师积极参与20多项聚焦“人口老龄化”“流动人口”等社会问题的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又成为各党支部党课培训——“每月一讲”的鲜活内容。

让“党建+专业”生根

刚入学时,该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何婷,常常对这个专业学什么、将来能干什么深感迷惑。但先后3次跟随党员教师深入云南参加脱贫课题调研后,她找到了答案:“原来发挥专业特长可以给家乡云南带来这么多改变”。

“我们根据学科特点,把学院基层党建的学和做,与承担社会热点问题研究和服务基层紧密相联,党员有了获得感,基层党建找到了存在感,学生专业学习有了目标。”该学院党委书记丁静说。

南京玄武区同仁社工事务所是该学院社工系教师2012年注册成立的公益组织,该学院以班级为单位组建事务所志愿团体,推动志愿服务成为专业实践的“必修课”。目前,该学院已与社区签订一年协议,学生志愿者每周末进社区,发挥专业特长,开展量身定制的服务,得到了社区的肯定。

事务所党员周长青介绍说,所里开展的“困难单亲母亲就业”“困境儿童社会支持”等项目,不仅成了鲜活的课堂案例,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更是让党建+专业有了落脚点。

正青春,去基层追求梦想

不久前,该校教师收到毕业生季冬琴传来的好消息,由她创办的和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获评“3A级社会组织”,服务范围覆盖南京5个街道6个社区,中心提供的“爸妈食堂”3元饭菜、上门为老人过生日等项目大受欢迎。毕业时,身为党员的季冬琴放弃了世界500强企业的岗位,创办中心;如今,她再次做出选择:考入街道当一名专职社工。“公益的路很长,但我会一直走下去”。

读大二时,该校毕业生陈鑫远跟随党员教师开展失独老人和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状况调查。为访问到每个调查对象,成员们常常顶着烈日。在不少学生流露畏难情绪时,队伍中的党员老师告诉大家:社工志愿服务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

在那个难忘的夏天,陈鑫远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毕业时,当他得知西藏招收基层公务员时,便立即报名前往。2年间,他为结对贫困户找工作;由他负责的“四讲四爱”主题教育成为全区典型;2年来,他坚持向公益组织捐钱。“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当初,在母校党员教师的感染下,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初衷。”陈鑫远说。近年来,该学院有多达20名和陈鑫远一样的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

2018年4月,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平台展示了该学院的党建视频。“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的是有爱心、讲奉献的人。只有党建、专业两手抓,才能为帮扶对象提供无私的服务,培养真正对社会有用的接班人。”丁静说。

■本报通讯员 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