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管理的“散养”之道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教师管理的“散养”之道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

体育局 梁好

最近,很多人被北京一位女校长圈粉了。她这句霸气又走心的话令人印象深刻:“我就特别愿意老师啊,把学校的工作做好,同时把自己的家经营好。”在她看来,教师是一个高度自觉的群体,“散养”才是最佳的管理之道。更重要的是,她从不表扬教师带病上课,有病赶紧治,绝不准带病上班。在她看来,教师不用手写教案,可以在课本上备课,提倡一学期交2篇精品教案即可。

李希贵校长曾写过这样两部教育专著:《学生第一》《学生第二》,乍听两本书的名字似乎有点矛盾,细细品味,却别有深意。我们的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放在学校管理的正中央。但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校的教育理念最终要落实到教师的教育上,没有一群具有教育情怀、扎实学识、专业精神、教育热情的教师,就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更不可能打造学生的美好生活。

学生第二,意即教师第一,主张“教师第一”正是从教育的角度对学校管理的生动注解。只有将教师放在管理的第一位,坚持以“教师为本”,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释放教师的巨大潜力,才能让教师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落实“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与精神。

现实教育生活中,我们惯常见到学校对学生的尊重,诸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等等。然而,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多是精细化管理,量化考评,目标性规范,从作业教案到课堂教学,再到考试成绩,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与表现被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呈现与表达。而教师要想取得较好的业绩,在绩效考核中取得高分, 必然被其所累,为抄写教案而伤神,为各类检查评估而劳神,为繁琐的杂务而分神,从而很难静下心来思考教育教学,沉入课堂潜心搞研究。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充满创造与自主性的工作,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一节课都充满着教师的创造。琐碎的考评体系,在规范教师的同时,难免束缚教师的手脚,限制教师的创造,压制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散养”教师,其实也是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重要体现,是教育管理的智慧,也是超越功利的教育回归。“散养”背后是对教师的信任,是浓浓的人文关怀,这样的管理更能激活教师的潜力,挖掘教师的能量,让教师的创造性得到发挥的空间。

当然,“散养”是需要适宜的环境与条件的。北京的这位女校长之所以能够 “散养”教师,首先源于其宽松的教育管理环境,在于学校高度的办学自主权。其次源于其自身的教育管理能力,作为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教育智慧都令教师佩服。校长的专业深度与人格魅力的感染力是支撑这种“散养式”管理的重要基础。如若校长没有这样的高度,那么“散养”管理必然带来混乱。再者,“散养”管理还需要教师的高度认同与专业自觉,学校给予教师宽松的发展环境,不是对教师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想方设法搞好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散养”管理,不是“放羊式”管理,“散”是为了更好地“放”,目的是为了学生,为了教师,为了教育。北京这所学校的“散养”管理所折射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人文管理的教育情怀,值得每一所学校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