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办一所充满生长气息的职业学校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努力办一所充满生长气息的职业学校

■姜汉荣

《论语》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之于教育,其“本”就是“生命生长”,故有“教育即生长”之说。一所学校,唯有遵循生命生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生命生长”为本,方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对于职业学校而言,专业、教师、学生是学校的三大生命。唯有这三大生命生长了,学校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我认为,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校长,如果能将“专业、教师、学生的生长”融入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去,这样的学校一定是一所充盈着生命生长的职业学校。

打造品牌特色专业。专业的生命在于产教融合,能够面向地方产业和企业来建设专业、发展专业。为此,在专业建设方面,我们积极对接本地经济社会高品质发展新机遇、新要求,不断优化、改善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并紧随产业转型升级常变常新。为了让专业能够拥有本地产业特质,我们走内涵发展之路,积极建成品牌、特色专业。同时,深度对接产业群与产业链,拓展专业群与专业链,产业链、岗位链与专业链、教学链深度融合。专业“生长”要遵循专业“生命”的固有规律,服从、服务于产业发展需求,其生长必须是因时因地适宜的、科学的而非主观臆造的。为此,我们在深入调研南通地区规模企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多方论证,提出了“三纵三横”专业建设的新思路。所谓“三纵”就是依托南通地区现代制造、家纺、建筑三大产业,对接产业链打造现代制造、家纺、建筑三大专业群;所谓“三横”就是面向交通运输、现代服务和“互联网+”三大行业,发展汽修、商贸服务、智能物联三个方向的专业。我们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深化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南通四建、南通家纺城等单位的合作,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破冰之路,摸索建立现代制造学院、家纺学院、建筑学院等二级学院,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产教融合,提升了专业生命生长的厚度与长度。我们还在专业建设中提出了“一系一品一特一式一馆”的生长构想,即一类专业设立一个系部,一个系部至少建成一个品牌专业、形成一个德育特色、凝练一个教学模式、建设一个专业展馆,有力地引领和推动了专业自主生长。

推动教师自主生长。教师的生命在于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延长自己的专业触角,能够具备更宽的生长视野,增加自己专业生命的长度,要在生命生长之路上不断进取,汲取养分,成名成家,增加自己生命生长的高度,要在某一专业领域能够叫响,并凭其素养而获得一定的知名度。教师的生长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学习中实现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教师的生命生长应该是多方面的,职业学校的教师更应该侧重于对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体认、对学生生存与就业能力的感悟、对劳动的尊重以及对自我技能提升的坚守。我们树立教师生命生长的榜样,评选身边师德形象好、教学业务精的“标兵”“好教师”“先进个人”,唤醒教师生命生长的自觉。我们完善教师生命生长机制,帮助教师制定生长规划,建立名师工作室、学科中心组、技能竞赛教练团队等生命生长共同体,创造条件促使其生命生长。我们搭建教师生命生长展示舞台,让教师在各类大赛的竞技场里获得尊重,真正拥有岗位幸福感、事业成就感、社会荣誉感和学校归属感。

搭建学生成长舞台。学生的生命在于学有所成,因为学生永远是一所学校的中心,其生命生长是学校生命所系、教师生命所系。为此,学生要掌握一门扎实的专业技能,学有专长,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爱好发展特长。学生的品位要高,能够有高尚的专业追求,而不苟且于眼前的生活,要习得生活和工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实现终身生长。我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做人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适合于家庭、校园、企业和社会生长的现代文明人。我们将教育和劳动相结合,将职场要素融入学场之中,让学生体验生产生活,增强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认同。我们探索实践了公共选修课程走班选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够学会一项表演艺术、掌握一项鉴赏能力、传承一项非遗技能、拓展一项专业技能。我们还组建了数十个学生社团,真正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与禀赋中获得生命生长。

诚如杜威所言:“生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的确,我们还很稚嫩,还远未成熟,正因为未成熟,我们才更加需要生长。生长,也意味着活力与生机,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校园因此更具有了生命的张力。但万物应该是在充满阳光和雨露的世界里有序生长,为此,我们创新管理举措,坚持“重在行动、贵在持久、成在执着”的管理理念,全面、深入地开展精致管理行动,要求各项日常工作的质量再精进、再提升,净化了校风、教风和学风,弘扬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培育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任劳任怨的劳模精神。广大师生的生长意愿比以往更加强烈了,专业建设生机勃发,校园面貌也焕然一新。

(姜汉荣,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现任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