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建好就业创业高速路
——我省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李大林
12月26日,“江苏省百校联动就业活动暨南京工业大学2019届毕业生招聘会”在南工大江浦校区举行,活动吸引了包括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江国际集团、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等在内的3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前来设展,南工大和南京城北地区高校就业联盟高校近3000名毕业生到场应聘。
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近年来,我省以“江苏省百校联动就业活动计划”“就业创业在江苏”“江苏省暨南京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等系列活动为载体,鼓励各高校组织各类专题校园招聘会、搭建省内各市(县、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才引智平台、举办涉及研本专各学历层次的大型供需洽谈会等举措,进一步活跃了就业市场。
省教育厅副厅长苏春海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怀指导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顺应经济社会形势,在探索中前行,在改革中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就业渠道有效拓宽,指导服务更加精准,管理监测不断规范,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18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9.0%,初次就业率连续12年超过80%,截至12月25日毕业生总就业率为96.9%,年终就业率连续14年保持在95%左右,适配性、稳定性、公平性等就业质量核心指标连续3年稳步提升。
科学研判超前谋划
“感谢我的父母和老师,感谢上天给我来西藏的机会,我要将汗水洒在高原,将青春燃烧在高原,让人生之花盛开高原。”这是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赵娜的青春誓言。2014年,她带着一份好奇、一张车票、一部相机和一个背包来到了雪域高原,从此她爱上了那里的蓝天白云、雪域雄鹰。2016年毕业后,她义无反顾地选择到西藏做一名基层公务员。
在西藏的这两年,赵娜接受了各种培训,对西藏的人文、地理等都加深了理解,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也不再畏惧,能用更平和的心态、更理性的思维去应对。
赵娜是我省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一个代表。近年来,为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要战略、重要领域、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就业,我省统筹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通过落实好学费补偿代偿、升学等优惠政策,确保基层就业比例稳步增长,5年累计为基层输送毕业生近70万人。
进入新世纪,国家取消了毕业生派遣证,改用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标志着计划分配、派遣就业制度的结束。“2001年,省政府批转《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由省教育厅统一管理。同年,成立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指导与服务。”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许正亚告诉记者,为科学研判人才供求趋势,以超前谋划应对发展中的变化,确保就业稳定,十几年来,我省通过持续开展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招聘情况调研,建立省级智慧就业数据中心,实时对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统计监测,从而科学研判高校毕业生供求趋势,以超前谋划应对发展中的变化,确保就业稳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为教育教学改革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为推动全省13个设区市高教资源均衡布局,我省先后迁移6所独立学院到高教资源薄弱区域办学,并将新增资源向苏中、苏北倾斜。针对专业结构性矛盾,近两年,我省动态调整撤销博士和硕士学位点45个,自主增列学位点31个。在此基础上,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持续发布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招聘情况、苏南地区 “机器换人”计划对毕业生就业影响、中美经贸摩擦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等专业调研报告,加强科学预判,引领工作方向,稳住供需预期,拓宽机遇空间。同时通过强化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倡导理性择业,引导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2018届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36.0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6.4%,其中到中小企业就业的32.5万人,占到企业就业总数的90.1%;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33.7万人,占就业总数的62.1%。
精准服务保量提质
“南京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城市生态环境也好,求学的这几年学校办了很多就业创业方面的对接活动,让我对南京的相关产业有了清晰认识。”南京大学光学工程研究生朱瑞说。他是徐州人,在南京从本科读到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南京作为生活发展的城市。他说,除了城市的吸引力外,南京正在崛起的半导体芯片产业也是他和同学留下来的重要因素。“上海、安徽也有相关产业,但属于一线制造岗,而南京的研发岗,工资高,并且随着台积电等行业‘领头羊’入驻江北,整个产业发展前景更好,个人发展空间更大。”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保持在高位,2018年毕业生总数达56.2万,比上年增加0.6万人。作为省内高校的领头羊,南京大学始终把学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从学生入校起,就通过规范就业流程、全程就业指导、组织实战演练、倡导创新创业等多方面举措,系统实施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近几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居C9高校前列。不仅如此,2017年,该校毕业生前往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高校(不含大陆高校)深造的人数从上一年度的382人上升到419人,前往《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人数从上一年度的534人上升到886人,毕业生薪酬平均水平也从上一年度的10.78万元/年上升到12.75万元/年,同时,选择前往西部就业和前往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也大幅增加。
为强化立体式就业工作载体建设,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智慧就业平台“全覆盖”。通过建立智慧就业数据中心,实现全省高校、全省各设区市人才服务中心毕业生供需信息互联互通,共建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机制。省级“智慧就业大数据监测分析中心”实现了对全省毕业生就业供需动态的实时监测。2018年,91job智慧就业平台已覆盖全省158所高校、329.5万大学生,访问量达9.8亿人次,全年发布就业岗位299.9万个。“百校联动”就业活动与“智慧就业平台”进一步融合,全年开展“百校联动就业活动”1138场。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有142所高校参赛,网上测评学生数19.2万人,比上年增加32%。与此同时,我省还进一步加强对家庭困难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和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为124所高校的18732名毕业生提交求职创业补贴申请,发放金额达2809.8万元,比去年增加353.1万元,重点帮扶4534名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
为提升精准服务质量,我省还深化实施了就业工作联盟“大协同”举措。全省划片建立7家高校就业工作区域联盟,联合人社部门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开展岗位推荐和服务接续工作,切实破除资源壁垒,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就业创业在江苏”等系列招才引智活动,推动更深入、更精准的校校、校企、校产和校地合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分层次、分科类、小型化、常态化发展,实施“百校联动”就业计划,供需信息开放共享,“点面结合”发挥带动辐射效应。目前,已为2019届毕业生举办专场招聘活动1048场,参会用人单位累计达23万家次,择业机会充足,就业质量平稳向好。
创新创业深入开展
11月7日,在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讨会暨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为扬州大学颁发了“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奖牌。这是该校继去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后,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取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
扬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异成绩,是我省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针对双创型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我省专门出台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定高校要创造条件,让每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与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同时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创新创业者保留学籍休学。
“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吸纳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苏春海说,加强“双创”教育,旨在推动高校、地方与行业互动发展,让高校在国家建设中担当起创新创业先锋的重要角色。通过组建校地、校企教学联盟,共建教学实验室、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等“双创”载体,我省不断推进高校同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协同育人,有效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链与行业产业链的对接。
从学校的“第一课堂”到社会的“第二课堂”衔接中,很多大学生彷徨过,不知找什么样的工作、去哪儿实习、如何通过面试……南通大学2009届毕业生杨秋兰从毕业经历中摸索出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为在校大学生开展课余实践锻炼、职前培训、素质拓展的系统培训和指导。
“上大学时,我家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从大一开始,我非常注重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做家教、发传单、做策划,这些我都干过。”杨秋兰说,她能创业成功,既有出于改变自身命运的内驱力,也与学校组织的创业师资专项培训密切相关。2008年9月,她参加了学校和南通市妇联共同举办的第一期女企业家与女大学生结对“SYB(创办你的企业)”导师活动,结识了自己的第一位校外导师。此后,在这一平台上,杨秋兰逐渐掌握了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并走上了创业之路。如今,杨秋兰已成为年营业收入逾千万元的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不仅如此,她还与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南通团市委等联合成立了全国大学生游子基金,计划10年出资5000万元,支持各地高校成立游子学社,鼓励大学生开展各类勤工俭学、创业实践及社会体验等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我省通过加大对优师、优课、优赛建设的投入力度,搭建企业与高校的实习互选平台,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建设大数据平台,分层次多主题举办创业活动等举措,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理性规划,主动择业。我省从2010年起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培养质量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及专业和行业吻合度统计公告显示,近3年,全省高校新增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相关的本科专业232个,占新增本科专业总数的72%;高职院校现有农科类、工科类、服务业类专业点比重(2∶52∶45)与江苏省第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6∶51∶43)大体一致。
为深入推进“双创”工作,我省还加大了对高校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资金、场地和政策扶持力度,如划拨专项经费继续重点建设60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目前,全省大学生创业园入园大学生创业企业累计达186家,出园企业孵化成功率达94%。全省高校建成“国家‘双创’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2所、“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2个、“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1所,近5年累计引导230万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