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共建,构筑校园四维安防机制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校地共建,构筑校园四维安防机制

■南京理工大学 倪皓

南京理工大学在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实践中,确立驻地政府主动参与管理、学校积极强化防范的指导思想,以校园为载体,以保密反恐、治安管理、消防安全、秩序维护为维度,按照校地共建、齐抓共管、打防并举、快速反应要求,构筑校园四维安防机制,保障学校特色发展和安全需求。

构建信息与技术共建共享机制,夯实保密反恐阵地。学校注重加强自身的信息员队伍建设,开展师生员工思想动态调研,及时掌握师生员工思想动态。建立保密反恐安全组织管理网络,及时同省国家安全厅、公安机关互通信息,防微杜渐,将学校的保密、反恐等防控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学校和谐稳定的局面。在工作的开展中,学校通过“国家一级保密资格单位”的资质审查,获“江苏省高校专项维稳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建立校园治安管理“中心—平台—警室”一体化机制,提高校园管控能力。为有效保障校园治安安全,学校与省公安厅、市公安局、驻地派出所三级公安组织共建校园治安管理“中心—平台—警室”一体化机制。江苏省公安厅与学校共建“社会公共安全重点实验室”,以之为牵引,学校投入经费1500余万元,规划、建设高标准的监控中心,实现了对校园校门、主次干道、公共区域、军工科研实验场所、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全面覆盖。监控中心不仅具有治安监控功能,还具有门禁管理系统、车辆识别系统、应急指挥系统。

南京市公安局将学校确定为南京高校唯一的“一级巡防单位”,按照一级巡防的要求,对学校周边采取了多警力布置、多警种配合,并辅以24小时立体巡防。

驻地派出所在学校内设警务室,1名民警和2名保安专门负责学校治安安全防控和教育工作。

学校设置校园管理与保卫处,建立由24名干部、110名门卫和机动队员组成的校园专职安防队伍。此外,还建立了由2名保卫值班干部、2名监控中心值班员、30名机动队员组成的校园巡防及应急处置保障力量。

“中心—平台—警室”一体化的校园治安管控机制,有效确保警校联动、快速反应,极大提高了校园安全管控能力。学校获“江苏省平安校园”“南京市公安局内保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建立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督查垂直化管理机制,加强校园消防管理能力。学校高层建筑和大体量建筑多、防火等级低的砖木结构建筑多、易燃易爆物品及实验室多、人员密集型场所多,消防安全工作呈现“高、密、低”的特点,火灾易发、难控。为有效确保校园消防安全,学校与南京市公安消防局共建校园消防安全教育和督查垂直化管理机制。

市公安消防部门承担学校二级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大学新生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指导和协调工作,会同学校按年度计划,开展全校消防安全管理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大学新生消防安全教育“三个一工程”(每位新生接受一次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扑救一次模拟火灾,参加一次安全疏散演练)及宿舍消防安全综合演练活动。

学校健全校内消防安全管理网络,及时维护消防设施、设备,强化新、改、扩建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工作对接,及时报送和沟通相关工作。通过该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了师生员工的火灾防范能力,强化了校园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有力保障了校园消防安全。学校获“江苏省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南京市消防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建立校园秩序托管机制,强化校园秩序管理能力。学校地跨秦淮、玄武、江宁三区,3条城市交通主道连接9个校门,其中一条穿行校园,周边有大量居民住宅小区,面临着各类流动摊贩点多、交通和市容管理难度大的压力。而学校缺乏行政执法权,对发现的交通和市容违章违规行为无法有效处置,秩序保障难。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与驻地交管、市容开展积极探索,共建校园秩序托管机制,将周边及校内的市容整治工作纳入驻地街道管理范围,形成常态化有效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由30名队员组成的校园秩序24小时巡查队伍,与交警、市容进行实时对接,定期沟通、协调并解决校园秩序管理工作的重点及难点。

学校通过托管方式建立了联动及时、处置快速有效的机制,有效维护了校园秩序,获“平安玄武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校园管理与保卫处治安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