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舌尖上的美味
■鞠恒君
爱人喜欢吃桃子,市面上桃子的种类非常多,闻起来也特别香,口感却不尽如人意。每到这个时候,爱人就会说:“还是紫桃好吃!小时候,我家有紫桃树,摘下来就吃,可甜呢!”
我没听说过紫桃,更没吃过。本身就忌惮桃子外皮上的一层绒毛,再好的桃子也无感,何况这闻所未闻的“紫桃”呢。这应该类似于老婆家乡如皋的特产了吧?而每次回去,要么遇不到卖紫桃的,要么就是赶路来不及买。总之,十几年过去了,她再没吃到过梦寐以求的紫桃。
今年桃子上市的时候,我特意上网搜了一下。还真有卖,地址就在她老家不远的农家桃园里。“价格高得离谱!”老婆说。估计她对紫桃价格的印象还停留在儿时,接受不了从小摘了就吃的土货,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高档品。老婆没死心,而是根据网上的联系电话打过去,想以老乡的身份套个近乎,让店主能便宜点。然而,店家并没有。
这更加刺激了她想吃紫桃的欲望。打电话回去,听说丈母娘在一家桃园打零工,便问有没有紫桃可吃。结果丈母娘回说,她打零工的桃园今年才嫁接。于是我们思量着,找时间回去,亲自面挑,多买点,吃个够。
不久后的一天,小舅子的厂开业,请我们去吃酒。从扬州出发,走启扬高速,地点是如皋林梓的一家饭店。从如皋的东陈出口刚下来不久,就看到公路边上有人贩卖水果。“啊!是紫桃!快停下!我要买紫桃!”老婆惊呼。
立马停车、询价。8元一斤,比网上便宜多了。卖紫桃的老板说,桃子是才从树上摘下来的,很新鲜。老婆不由分说,立马下车买了一大袋。她拿了一个要给我尝,我不感兴趣,没接。老婆说,很好吃的,你不吃亏了。
她自己挑了一个吃起来。“咦,怎么没有小时候那么甜呢?”她喃喃自语,“小时候的紫桃,一口咬下来,里面的果肉是红得发紫的,非常甜,现在这紫桃怎么红白相间?”继而又说,这紫桃要8元一斤,自己怎么不还价。我心里窃笑:还价?你当时恨不得跟人家抢,哪里顾得上还价?
吃喜酒之前,小舅子又给我们买了当地的林梓潮糕。我很喜欢吃林梓潮糕,它一般为糯米所制,圆形,糕上嵌着葡萄干,酥软可口,香甜怡人。对于爱吃甜食的我而言,自是爱不释手。虽然以前也吃过,但一般是过年时到老丈人家拜年才有,所以就更显珍贵了。
紫桃和林梓潮糕,都算地方特产吧?特产一般不是所有地方都有,要偶尔到当地才能尝到,所以觉得格外香;也不像米饭、面食等一日三餐天天所吃,因偶尔食之,故分外有味。至于好吃不好吃,那就要见仁见智了。有时候买多了、吃多了反而不香,那种想吃吃不到、吃完还想吃的感觉,才最值得回味。
因此,所谓舌尖上的美味,大概就是小时候,想吃而吃不到的那些食物吧。那是童年的记忆,是有关味道的记忆,也是有关青春年少的回忆。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各地美食极其多。每个人大抵都有饮食上的好恶偏差,而不出意外的话,应该都来源于儿时的舌尖。
据说有个人从小喜欢吃辣,而他的父母一点辣都不吃,他便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结果凭着这点味觉记忆,他还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老家。原来他是正宗的四川人,从小被拐卖到了当地。
这算是吃货们对“舌尖上的美味”最好的诠释了。而这也是为什么走遍大江南北,饱尝各地美味,都不及家乡小吃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