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 回归本真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课堂教学 回归本真

■南通市第二初级中学 高国华

课改倡导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获取知识,重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尝试着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及其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同时,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对于新型教学形式的应用有时过于固化和死板,从众跟风盛行,有的甚至演变成了教学陈规。有些学校规定了每节课必须有多少次以上或者是不少于多少时间的小组合作,这样的做法是否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科的特性差异,或是同一学科不同知识内容的特性差异?

仅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为例,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本身是极好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但是,笔者在一些教学教研活动中发现,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并不是根据学习内容的实际需要来安排。例如“色彩”一课的教学,开课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感知色彩明度和纯度的变化,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色体验,再由各小组派代表展示。静观学生的课堂表现,在小组活动中,由于调色过程本身并没有太高的操作难度,且观察调色的明度变化和纯度变化等也不复杂,学生能很快独立完成调色,所以小组活动并未出现“真”合作。每个小组也只有少数几个表现积极的学生在动手调色,其他组内成员并没有动手,也没有积极参与进去,缺少了自我感知和体验。有的学生甚至在看似热闹的小组合作氛围掩饰下嘻哈说笑,而到了各小组上台展示环节,就出现了各小组积极分子为主演,其他学生为看客的现象。课后细问学生感受和收获,学生的回答显得无味,并表示平时基本都这样,看来学生已经习惯如此。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笔者在课后与同教研组教师就此课进行了教学研讨和设计,改变了这位教师开课时按部就班讲授有关色彩明度和纯度知识点,再由学生分组合作调色的教学方法和流程,采用类似理科实验操作的方式,简要指导调色方法和注意点后,让学生各自就同一种颜色和多种颜色进行调和,平涂在白色纸条上,注意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把这些上了色的纸条按一定规律整理排放,再请学生总结规律并谈感受。这节课并没有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但每一个学生都专注于自己独立调色。在总结规律并表达时,学生都有各自的体验和思考,不仅加深了对色彩明度和纯度的变化及配色规律的认识,还获取了有关色彩的基本知识,在学生观察调色发现规律、完成配色框后,容易产生成就感。在通过实践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等能力的同时,还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因此,一节美术课的教学形式安排,不是机械死板的,无论是小组合作学习,还是自主实践和探究学习,或者是其他教学形式,都有各自的长处。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要视学科而异,要视具体内容而异,要视教学目标而异,这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安排才有实际意义和价值。作为个性化特征很明显的美术学科更应该如此,优秀的不可复制的美术作品都是画家个性情感的真实表达。值得注意的是:学科的价值追求,学科所蕴含的精神虽然难以体味,也难以捉摸,但是对于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人的后续的学习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应该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感。自我创新的价值追求,比片面追求浮于表面的形式更为重要。

要践行课改理念,实现课改的初衷,重要的不是形式上的改变,而是理念上的改变。我们不能在教学中受到形式或程式的束缚,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