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昌:扎根讲台 永葆本色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杨建昌:扎根讲台 永葆本色

■本报记者 李大林 通讯员 吴锡平 虞璐


杨建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973”计划农业领域咨询专家,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0多项研究课题,其中两项成果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0项成果获得部省级科技奖励。

“杨老师,我的项目申报成功啦,感谢您的指导。”教师节前夕,就职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张自常特地赶到扬州大学农学院看望导师杨建昌教授。今年8月,张自常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获得立项。欣喜之余,他最想感谢的就是他的导师杨建昌:“虽然已毕业5年,但杨老师一直关心着我的成长。”

杨建昌做过20余年研究生班主任,先后培养了82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学生的心中,杨建昌像醉心于他的水稻研究一样,守望着他的学生。 “杨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和蔼可亲。”扬州大学农学院2017级博士生朱宽宇说,他没想到这位忙碌的大专家会出现在去年开学报到的现场,并亲切地为23名新博士生发放入学资料。

“为了研究我的论文题目和思路,杨老师曾和我通宵熬夜。”2012年,师从杨建昌多年的张耗得到喜讯,他的博士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对学生的提问,杨老师总是有问必答,有一次,我晚上11点多发论文给他,结果他过了半个多小时就把修改意见回发给我。”说起这位年过花甲的导师,张耗钦佩不已:“杨老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特别令人钦佩,作为杨老师团队里的一员,我们只能更加努力。”目前,张耗已经成长为杨建昌团队里的一名青年骨干教师。

一年365天,杨建昌有一半时间奔走在苏、皖、赣等地农场,深入农户,指导农业生产,传播科技知识,普及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实验室和教室。目前,杨建昌承担着本科生的《作物栽培学》和研究生的《水稻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扬州大学农学院1501班本科生朱亦雯觉得这个“大咖”很接地气,她说:“课堂上,杨老师除了讲授专业知识,还会在课间和我们谈心,告诉我们平时要脚踏实地地学习、积累,到了考试、参加生产实践才能得心应手。”

“‘做学问之前一定要先学做人,品行要端正,做出来的学问才端正、纯粹’,这是杨老师上课时经常讲的一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陈静说。

扎根讲台33年,杨建昌从来不曾忘记“教书育人”的初心,他经常对年轻教师说:“高校教师不仅要做好科研、写好文章,更要站稳讲台、守好课堂,课堂是我们传授知识、塑造灵魂的第一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