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诗歌点亮童年
——第三届“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优秀作品咏唱会侧记
■本报记者 王琼
“我在海边看见满天繁星/我问妈妈星星为什么掉不下来/妈妈说/天空是星星的妈妈/她把星星紧紧搂在怀里”“与丝瓜最亲的/莫过于奶奶的手/而丝瓜的纹络/也悄悄爬上了她的额头”……一首首构思精巧、角度新颖、洋溢真情、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咏唱,触动了在场每一位观众的心。
7月27日,第三届“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优秀作品咏唱会在常州市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文明委主任王燕文出席会议并颁奖,来自海内外的获奖代表以及近千名青少年参加活动。
诗歌成为美育重要载体
本届“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以“新时代、新少年、新诗篇”为主题,运用诗教形式,引导更多的孩子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从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时代新人。
“我们飞得很快/飞到了首都北京/看到了华灯闪烁的北京天安门”。5岁时随着父母移民的王煜之,用一首《阳光里的魔法学校》寄托浓浓的乡愁和对祖国的眷恋。当得知作品获得一等奖,8岁的王煜之迫不及待地赶到现场,“诗歌为我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大门,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他说。
涵养德性,让美育俯拾皆是。和王煜之一样,“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读诗歌、写诗歌。据大赛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李朝润介绍,本届诗会处处体现“新”字,征稿数量新增长,辐射范围新突破,作品质量新提升,品牌效应新扩展。投稿数量从第一届的6000多首激增到今年的10万多首,投稿的小作者不仅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还包括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英国、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按照公平公正原则,经初评、复评、终评,本届诗会共评选出一等奖15首、二等奖30首、三等奖60首、优秀奖120首。
据了解,“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是江苏“童”字系列美育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是进一步加强诗教乐教的重要举措。王燕文指出,诗歌、童谣、歌曲、儿童画等艺术,是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的精神食粮,也是美育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载体。充满时代气息、体现童真童趣、催人向上向善的优秀作品,能够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引导孩子关注社会生活
“每一首诗,都是孩子们展开想象翅膀的一次试飞;每一个诗行,都是孩子们展开智慧的双眼,对社会、对生活、对自然的深情顾盼。”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说。
与前两届相比,本届收到的作品在表现内容上更加色彩斑斓。据统计,10万多首诗歌中,对亲情的细腻表现、对自然的深情咏唱是孩子们孩子们写得最多的,也是舞台上最让人动容的。
“老家的木门/吱呀吱呀/它在说/欢迎回家”。无锡市新吴区南星小学六年级学生杨婷的《老家的木门》,短短十几行,却像一股出山的清泉,蕴含着浓浓的亲情和对故乡深深的爱恋,木门成了像奶奶那样的亲人,感受家人的团聚和难舍的分别。对于杨婷来说,“诗歌就是让我感到快乐的东西,我想通过诗歌把生活中的美好都记录下来”。
好诗总是浑然天成,常与童心同在,在孩子们开始动笔之前,就存于他们的心中。本届诗会获奖作者中,既有“准大学生”,也有尚未进入小学的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在诗会的引领下,他们对生活的观察面更宽,所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有的孩子用别致的方式写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甚至开始关注“二孩”的到来对家庭内部关系产生的微妙影响。
镇江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孙莉茜的作品《朋友圈》是一首富有时代气息的小诗:“有一个神奇的圈/大人们叫它/ 朋友圈/爸爸在圈里/时不时分享工作的感悟/妈妈在圈里/时不时分享美食的诱惑/阿姨们在圈里/晒自拍,卖东西……”这首诗的创作源于一次家庭聚会。孙莉茜回忆,家庭聚会结束,大家都在刷朋友圈,没人理会自己,让她感觉很失落,就随手写了这首诗。
评委们读完这首诗很感慨,认为小朋友给大人们上了一“课”。“之前觉得自己还算是称职的妈妈,看完这首诗之后感觉很惭愧。”孙莉茜的妈妈说,现在她常抽时间陪孩子。
诗歌让教育更加美好
在咏唱会现场,一位特殊的嘉宾走上舞台,他是南通市通州区教师潘亚峰。从2015年开始,每年暑假潘亚峰都会到贵州山区支教,他不仅为山里的孩子描画“外面的世界”,还为他们带去“童心里的诗篇”这张来自江苏的美育名片,让诗意的种子在大山生根发芽。
“山里的孩子淳朴,他们的诗歌多是关于青山绿水,通过诗歌,孩子们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生活。”潘亚峰介绍,除了写诗,他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开展“大山里的歌——童心里的诗篇读诗会”,让孩子们用心体会诗歌的魅力。
据潘亚峰介绍,去年暑假,山里的孩子们收到“江苏诗歌教育联盟”从南京寄来的100册《“童心里的诗篇”第二届中国·江苏全国少儿诗会获奖作品集》,再次燃起了山里孩子读诗的热情。他支教所带的学生张玉勇写的一篇《云》,在本届诗会上获得优秀奖,这给山里孩子极大的鼓舞。“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小小的诗歌给山里的孩子带去了快乐,让教育更加美好。”潘亚峰说。
无锡市新吴区南星小学是一座诗的乐园:教学楼上,“心中有爱,腹中有诗”8个鲜红的大字十分醒目;花丛中、走廊里、楼道间,随处可见诗的踪影;教室里,“漫步书林”“诗香心语”“缤纷诗苑”等图书角,带领孩子们畅游诗海……校长华建谊说,诗歌已经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每节课前,师生都会诵读“每周一诗”,周四校园广播会邀请师生朗诵诗歌。此外,每个月学校还将孩子们的诗作编辑成童诗小报《南星诗苑》,每3年编辑一本优秀童诗集。
华建谊感慨,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浸染,一个个都俨然成了小诗人。写字的时候笔芯断了,心里流淌出的是诗;吃水果时,香甜的小诗飘出来了;看到白玉兰绽放,孩子会惊呼:“春风孵出了一只只白鸽!”2010年以来,该校学生累计发表市级以上获奖诗歌400余首。本届诗会,南星小学学生创作的诗作《老家的木门》《除草》分别获得一、二等奖。记者了解到,和南小一样,我省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重视诗歌教育,并开设诗教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