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未来的深度学习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指向未来的深度学习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陈余根

互联网时代,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日益普及,推动了社会呈现分散性、多样化和个性化。课堂教学的供给方式已从传统的教材、讲义供给,发展到了网络学习论坛、博客供给,进而发展到了“翻转课堂”“慕课”的教师在线服务供给。这些特征在改变教育、教师的同时,也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挑战,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未来教室”中,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替代单向讲授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供给侧改革实践,精心打造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并相互关联服务学生成长的“未来教室”,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构建移动性、多元式教学空间,促进深度学习的环境建设。“未来教室”的建构致力于教学空间的研究,在原有家庭为第一空间、学校为第二空间的基础上,对“第三空间”进行拓展研究,此“第三空间”即“未来教室”,它不局限于物理空间,还有虚拟空间。“未来教室”是对现有“教室”的超越,是将正在高速发展着的M-ICT时代应用于教学领域的尝试和探索,它使网络社区、虚拟社区的功能在学习上的运用空前活跃,强调师生在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中学习,营造真正提高学生思维力、创造力、幸福感的深度课堂。

突破传统观念,坚守教学内核,优化深度教学的课堂建构。“未来教室”的建构以供给侧思维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并着力于教学实施的变革研究,即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实施深度教学策略,将以计算机操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操作模式带进课堂教学,使工业化社会的“组班教学”模式向信息化社会的“个别教学”模式转变,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转变。“未来教室”配有丰富的媒体产品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媒体产品获得学习帮助,借助信息、网络等媒介实现突破时空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课堂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师生、生生深度互动,培养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自主感悟反思问题的思维方式。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变革以最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最有价值的发展,实现深度学习的价值追求。

尊重自主选择,促进自觉发展,实现持续发展的育人目标。“未来教室”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教与学的行为可视化,为教与学的诊断、改进、指导提供真实、连续的依据,促进了数据驱动式集体讲评、数据驱动式个别辅导、数据驱动式个性化学习。“未来教室”中“面向团队、立足个体”的共生式的深度教学实施,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在学习进程与发展程度方面的差异,鼓励学生“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高度”,力促团队学习中的“个体深度”,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中促进其自觉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自由的成长。

未来教育将走向“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而“未来教室”的建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供给的精准化、个性化,从提高课堂教学供给质量出发,落实好“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系统谋划课堂教学体系,通过教学要素供给改革,促进教师创造有效的课堂教学产品和服务,以使课堂教学供给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结构变化,实现课堂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的目标。很显然,以“问题链”教学为核心的“未来教室”建构紧紧抓住供给侧改革的发力点,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构建了新型师生、生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养。

“未来教室”的建构是教育设计的一个前瞻性的领域,对“未来教室”的研究不仅仅是未来课堂的设计,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以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回归人性与智慧的本真,促进学生健康自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