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让“适合的教育”生动展开
“适合的教育”如何从理念走向行动?东台市在推进教育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的进程中,着力在扩大优质资源、丰富课程体系和满足多样化需求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究,努力走出一条适合地方特点、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
■本报记者 任素梅 通讯员 徐振海 崔庆光 钱连富
走进中央电视台,参加文艺演出,与明星同台……40多年前,东台市实验小学“小红花文艺宣传队”以扎实的文艺功底享誉大江南北;40多年来,“宣传队”已发展成“艺术团”,足迹遍及北京、南京、盐城等地,“小红花艺术团”也成了该校的“招牌”社团。优良的社团“基因”让该校涌现出20多个校级社团、60多个年级社团,缤纷社团为每个孩子选择“适合的教育”提供了可能。
“‘适合的教育’核心问题是让学生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教育。对此,政府要发展适合的教育,开发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学校要提供适合的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学生和家长要选择适合的教育,通过反复尝试,寻找适合孩子的成长路径。”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对“适合的教育”的阐释让东台教育人深受启迪。近两年,该市把满足选择作为教育改革的坚定方向,扩大优质资源,丰富课程体系,满足多样需求,推进教育平衡充分发展,“适合的教育”在这里生动展开。
优化资源
为发展适合教育提供保障
去年9月,总投资1.7亿元、占地200亩的东台市实验中学城东分校正式投入使用。作为政府“交钥匙”工程,新学校按照“省标”建设,整合城区东部区域资源,由该市实验中学进行集团化运作,不仅策应了城市新区发展需要,还使城区周边学校发展窘境有了明显改观。
“让教育惠民更有温度,让百姓幸福更有质感”是东台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教育发展理念。针对“城市挤、乡村弱”问题,该市政府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仅2017年就投入资金18.2亿元,(上接第1版)建设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20余所,新增盐城市“装备先进校”“智慧校园”“书香校园”38所。在做大优质资源“蛋糕”的同时,为群众选择“适合的教育”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关键在于有一支强师队伍。东台市出台《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见》,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同时,弱化教师发展的“木桶理论”,提倡“秀林之说”,关注教师“有什么、擅长什么”,给教师创造发展特长、展示特长的机会。近两年,该市先后成立教师作家协会、教师合唱团、教师讲坛、教育书画院等,提升教师推进“适合的教育”的胜任力。
丁立梅是东台市第一中学教师,也是一位作家。去年,她的足迹遍及市内各校,与近万名师生交流创作感悟。在她的带动下,该市教师作家协会队伍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了写作。何国是东台市富安镇中学教师,他热爱并钻研心理学,考取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在他牵头下,该市成立教育心理研究会,已有会员88人,帮助许多心理有困惑的学生解开了心结……
“着力发展和办好‘适合的教育’就是要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提供丰富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平衡充分发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内在需求,将自己定位为引导者、帮助者、分享者。”东台市教育局局长王劲松表示。
深化课改
探寻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践行“适合的教育”理念,立足师本,服务生本。东台将课堂作为主阵地,实践“让学引思”教学主张,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引发学生思考。在“让学引思”理念指引下,各校有序推进“选科、走班”教学模式,尊重和善待学生差异。
东台市广山中学通过实施“分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该校明确一周前4天上新课,最后1天对本周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复习课采取分层走班制。学校根据学生学情确定“最近发展区”——A(创新)、B(培优)、C(基础)3个层级教室,学生选择进入适合自己的教室,再由各教室教师指导复习。“靠船下篙的最大好处是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发展。”校长王恒兵说。
东台市三仓镇中学从留守儿童多、学生学情不一的实际出发,设立“成长作业超市”,将学生作业分为A、B、C三类,A类重运用,B类重能力,C类重基础。教师将每节课的作业清单张贴在教室后的“同伴互助、共享成长”专栏,学生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该校八(3)班学生陈常乐在“作业超市”“开业”初期,主动选择A类作业,却发现作业完成情况与自己学力不符。在教师的引导下,他选择了B类作业,经过半学期努力,逐步夯实了学习基础。现在的他依然不满足于做B类作业,时常选择A类挑战自己,可喜的是,他的“应战”成绩越来越好。
“‘适合的教育’要求学校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办学之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推进素质教育。”王劲松表示,“选科、走班”制度对接了这一要求,既尊重学生主体,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更让学生在适合的学习模式中体验成功、获得成长。
特色多样
让学生选择适合的成才路
每天下午,东台市实验中学城东分校音乐教室内民乐悠扬,优雅婉约的古筝声声、自然流畅的二胡齐奏、十指翩跹的琵琶表演……孩子们的一招一式颇具精气神。若不是校长丁立峰介绍,很难想象表演者是一群农村娃。“我校生源来自周边8个村庄,学校打造了新版‘三国演义’——国乐、国画、国学,培养农村孩子的艺术情操。”丁立峰说。
“孩子能在学校接受多样化的教育真是太幸福了!”家长吴丽丽的心声表达了东台许多家长的获得感。这得益于该市出台的《全市中小学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指导意见》。《意见》围绕因材施教理念,更加注重多样化发展、多元化评价,进一步完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努力扩大每个学生的选择权。目前,全市拥有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建设、特殊教育发展工程、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初中质量提升、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等省级项目达16个。
“‘适合的教育’应该使学生有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科技或文艺活动,这样学生才能享受教育的幸福。”作为《意见》主要设计者,王劲松要求每所学校积极开发人文类、科学类、竞赛类和体艺类等不同门类的校本课程,并拥有1~2门特色课程,着力打造1~2所高品质示范性高中,培育10~12所新优质初中学校,创建一批小学内涵建设先进校,为学生适时提供“全面+特长”的发展可能。
在特色多样发展理念引领下,东台努力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长。该市第一中学坚持“文化+艺体”两条腿走路,与高校合作开设美术班和传媒班,以适合的成才方式帮助学生学有所成。“高一时我文化成绩一般,对美术颇为热爱。进入美术班后,我感觉自己的爱好有了施展之地,学习更自信了。”高三学生高缘对记者说。
周翔宇是东台市富东学校男子足球队主力队员,平时不爱讲话,学习成绩很普通,但谈起足球却津津乐道。去年,学校足球队获得东台市“市长杯”第二名、盐城市笼式足球第二名的好成绩。“起初我们不同意他参加足球队,总觉得学习成绩最重要。后来在班主任的劝导下支持他踢球,没想到他把学习成绩也‘踢’上去了,太惊喜了!”周翔宇的父亲说。
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切的发展机会,已成为东台各中小学校落实和推进“适合的教育”的生动实践。“‘适合的教育’不是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而是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王劲松表示,东台将进一步优化“适合的教育”发展目标和框架体系,以适应教育环境开放化、社会需求多样化、对象群体多元化的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