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发展:走向专业成长的高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自主发展:走向专业成长的高地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吴永君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教师永恒的追求;“理念”永远要与时俱进,“好课”永远在下一堂,是促使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永恒动力。从1991年踏上教学岗位到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乃至现在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映照我专业成长道路的关键词是“自主发展”。

1996年下半年,我被调到宜兴市钮家中学。有一次,宜兴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听了我的一节语文课,当时我自我感觉很好,没想到他却给我指出了这节课存在的不少问题,并且还给我指出了一条有效的语文教学之路:要注重文本的整体性,教学目标设计要突出重点、分解难点,要做到一课一得。他对这节课的点评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要上好语文课,不仅要先自我解读文本,适当参考“教参”,适时进行拓展,还要围绕一个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探究与解剖。我将这一教学心得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与实践的结果是,学生被“主问题”所吸引,围绕“主问题”的“枝”“丫”有方向性地探究与追寻,课堂教学生生互动,生本对话,师生交流的氛围一下子浓烈起来,“主问题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对话课堂”课题研究由此形成,并逐渐进入了自我建构的模式。

正是在市教研员的指导下,加之在实践中的自我思考与探索,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双向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如果不能设计好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流程,如果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进行思考与学习,就无法使学生更好地品味语言文字,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就是低效的。

此外,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对我每节课后的教学评价。有次课后,我听到有学生这样评论这堂课:今天的课上得真开心,大家畅所欲言,学习效率高多了。于是,我对这一节课进行了反思:哦,原来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独到见解,能和同伴对话交流,师生能一起向文本深处漫溯,“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模式的思考与研究”这一课题由此萌发,并进入课堂教学实践。我设计了“五步导学法”:初读文本,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难词;再读文本,理清内容,写出自我的理解;细读章节,写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认为重要的章节的语言品析;写出对文本的读后感悟;最后提出在自学中的困惑与难点。在此引导之下,学生利用“导学法”,认真解读文本,先学后教,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000年下半年,我被调入宜兴外国语学校。在教学中,我发现,当时由于班级容量较大,每个班都有50多人,语文教师每天都得埋头于备课、作业批改中,没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教学研究。为了能“挤”出时间,“何不让学生自批自改作文”,这一想法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于是,2002年下半年,我开始尝试进行作文“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优秀学生帮着改”的专题研究。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作文步入了自我评改的良性循环。2005年6月,“初中作文自主评改策略研究”被确定为无锡市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后来,这一课题与宜兴市教研室合作申报升格为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8年11月结题,并被江苏省教育学会评为“十一五”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尝到了开展课题研究带来的甜头,我更加沉迷于作文教学的研究中,又开始构想结合典型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写作,“作文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由此展开。3年后,我又将这一课题进一步深化,开展了“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探索,实施作文教学生活化。在开展这一系列的作文教学研究后,我猛然发现,虽然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我自己在写作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作文教学的价值何在?难道仅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或写作能力吗?带着这一问题,我重新研读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终于在一次次的反复研读中逐渐清晰:语文教学要有课程意识,作文教学更要有课程意识。作文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写作,使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更要善于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抒自我之真情、自我之感悟,在写作中进行自我反省与提升,用文字与生命对话,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健康心智的建构、表达能力的形成,从而使写作教学真正走向“立德树人”。

立足教学现场,依托教学实践,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恒心坚守,课堂教学实践最终必将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深刻感悟。今后,我将继续行走在教科研自主发展的道路上,向着专业发展更高地迈进。

(吴永君,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职于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