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将儿辈上青天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带将儿辈上青天

■兴化市大营中心校 陶俊国

学校下周要举办放风筝比赛,上一年级的孙女周五放学回家,便嚷着要我和她一起去放风筝,希望能在比赛时一展身手。

周日,天晴,东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机。一早起床吃过早饭后,便忙着为放风筝做准备。

家里有现成的风筝,去年买的。可学校规定,自己制作的风筝在比赛时加分,因此孙女非要自己动手做一只,我便和孙女孙子一起糊风筝。

做骨架的事理所当然归我。找来做骨架的竹子、小铁丝,孙女喜欢画画,她便在纸上画自己喜欢的画。孙子也闲不住,帮这帮那,当然大多是帮倒忙。忙了一上午,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风筝总算糊好了。

吃过中饭,孙女和孙子高高兴兴地拿着糊好的风筝去旷野放。春天的田野,真是一天一个样,蓬勃的生命力在这里展现无遗:田野里的麦苗更加碧绿葱翠,有人在打药水,可能是防治赤霉病白粉病;河堤田埂边隙地上的油菜花也已进入尾期,虽没有盛花时的绚丽,可远眺,依旧黄灿灿一片;天空水洗过一般的湛蓝,勤劳的喜鹊在忙着衔枝垒巢……

奇怪的是,春天理应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时节,可放眼望去,竟不见一只风筝在天空翱翔!

走到田野,两个孩子就像脱笼的小鸟一样欢呼雀跃。学校大课间诵读,孙女刚学了《放风筝》,看到风筝在天空翱翔,她便不由自主地背诵起来:“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不但自己背诵,还像模像样地教起了弟弟,稚嫩的童音在田野上久久回荡。

看到两个孩子有兴趣背诗,我便随口背起徐渭的《风鸢图诗》:“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听了我的背诵,孩子们便也跟着背起来。

两个孩子欢快地放着风筝背着古诗,奔跑、跳跃,尽情展现应有的天性,那只属于孩子们的天籁似的笑声在田野上空飘荡。谁都知道,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可现在的孩子有几个可以任由自己的性子去尽情地玩耍呢?城里孩子们的童年大多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占据,因为家长们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农村的孩子,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担心孩子们的安全,成天“圈”在家里,像关进笼子里的小鸟,只能与动画片和游戏为伴,渐渐失去了到野外“疯玩”的兴趣。

两个孩子玩得这样愉悦,身为爷爷的我仿佛回到了成天“疯玩”的童年。我们这代人的童年,虽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电视可看,没有听说过奥特曼,不知肯德基为何物,但我们不用担心成绩考得不好挨骂,也不用在永无边际的题海里挣扎。上学的书包里只有几本书,放学后可以借寻猪草的名义玩到太阳下山;春天,结队去放风筝;夏天,成群泡在河里摸河蚌……虽然那时的我们也觉得自己很苦,可看看现在的孩子,又是另外一种辛苦!

我知道,随着孙子孙女年级的升高,属于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但愿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都能找点机会带孩子到野外放放风筝,让他们亲近自然。希望春花烂漫时节,天空中到处是飞舞的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