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教师成为这样的“网红”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更多的教师成为这样的“网红”

■河南省总工会 张培元

前不久,教育部开展了思政课建设情况大调研,涉及普通高校2500多所。根据对3000堂课程数据的统计分析,专家平均打分82.3分,课程优良率83.2%;86.6%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上思政课,91.8%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自己的思政课老师,91.3%的受访学生表示在思政课上很有收获或比较有收获。

依着寻常人思维,思想政治课最难讲,大学思政课教师往往不苟言笑、照本宣科,这种单向度的填鸭式灌输,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如今大学思政课实现了华丽转身,受到了86.6%的大学生喜欢,超九成的学生喜欢思政课老师,思政课变得有趣有味、有血有肉、有情有景,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做到了学生心坎上。

网络时代催生了大量“网红”。有意思的是,在很多高校,学生们追捧的“网红”有不少是思政课老师。比如,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马利霞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原理绪论课时,让学生们用说唱歌曲《马克思是个90后》热情洋溢地介绍“心目中的马克思”,引来无数网民打call。北京理工大学李林英等人积极探索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学生们戴上VR眼镜便可从21世纪“穿越”回到艰苦卓绝的长征时期,跟随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亲身经历生死一瞬,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长征精神,学习红军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曾经有个很流行的段子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前者成功了叫老师,后者成功了叫老板。思政课教师做的正是天下至难之事。此事说难也难,说易亦易。因为思想政治工作从来不是凭臆测谈天说地,任何科学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与火热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只要紧扣时代脉搏,精准捕捉社会热点焦点事件并引入教材和课堂,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有机融合,以最新理念、最新技术、最新载体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怎能不打动人心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都应有这样的“网红”的潜质,比其他任何“网红”都更具正能量和感召力。试想,他们既能准确把握、生动诠释科学理论,又熟知当代青年的思想脉动,对社会热点与公众关注焦点问题了然于心,能够在不同话语体系之间自如切换,及时回应青年关切,在关键时刻解疑释惑,为其健康成长源源不断提供精神营养。这样的思政课谁不爱听,如此“网红”教师谁人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