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三案一题”模式 实现教学过程优化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推行“三案一题”模式 实现教学过程优化

■张敬贤

“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精致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为实现教学过程优化,东海外国语学校创新打造“三案一题”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预习案、导学案、巩固案“三案”和日清题“一题”为载体,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当堂检测、课后日清4个环节整合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练习的能力;以自学为主,体现“注重基础、重点突破、简化课堂、精导多练”的特点。归根结底,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预习、练习、背诵,它的根本就是“自学”。

课前预习(5-20分钟)。预习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节约课堂时间,从而在课堂学习环节中能直奔主题,最终达到简化课堂、追求高效的目的。具体要求包括:1.课前制作好预习案;2.利用课前或者课堂5-2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3.预习时统一用双色笔在课本上做笔记,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用红色笔标注,以备课堂学习时提问、研讨;4.预习时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有疑难问题,可单独指导自学方法;5.教师要提前抽查预习案完成情况,及时点评自学情况。

课堂学习,合作探究(15-30分钟)。简洁高效的课堂,其内涵包括:1.目标明确;2.新授课一般在30分钟内结束,后15分钟左右检测;3.学生自主学习,再自主练习运用,增强能力;4.从最后一名学生开始,适当分层,人人达标(堂清)。高效课堂的具体要求包括:1.课前要制作好精要完善的导学案;2.学习方式不拘一格,如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直接讲解传授重点知识、针对学习重点难点深入研讨等;3.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4.教师精心组织管理、点拨引导,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引领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提升;5.教师要善于及时总结和发现问题,点拨重点疑难问题,适时追问启发。

当堂检测(15-20分钟)。“当堂检测”是在“课堂学习,合作探究”之后进行的,即当堂完成课堂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化解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堂训练对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意识和良好习惯、减轻过重的课外负担都是极为有利的。具体要求包括:1.课前要精心设计检测题,突破重点,提高反馈效度;2.设计检测题以《伴你学》为主要蓝本;3.检测的内容是预学案和导学案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练习题要有代表性,适度和适量,确保能在下课之前完成;4.课堂检测题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有时还可设计思考题,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5.测试后,教师要当日批阅,提倡当堂批阅、及时反馈,以便加强培优补困工作。

课后日清。课后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毕”,每天利用早读课、晚辅导及课余时间,让学生把各科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自查、互查,老师再抽查。当天学习的重点知识,让学生做到该读的都会读、该背的都会背、该运用的都会运用,作业做错了的都能更正。

“日清”之后要进行“周清”和“月清”,以巩固“日清”的成果。“周清”就是口答、口述一大周(10天)内的学习内容,人人过关,时间安排在每大周的最后两天,普查一大周内所学的各科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和大清查,包括学生自查、同桌互查、教师复查和教务处随机抽查。教务处根据“周清讲义”内容,组织人员抽查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情况,结果计入《“周周清”人人过关表》,作为对各学科、各备课组周清工作的考核,确保“周清”工作不走过场。“月清”指月考,调查“日清”“周清”质量,查漏补缺,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对学生一月所清的知识进行测试查纠。

管理体系。配合教学改革,学校建立了“三维一体”课改管理体系,即从年级组(学科组)、教务处、校长室督查组3个维度直接深入课堂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每月形成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分数,计入教师量化积分。

(作者系东海外国语学校教务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