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望船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码头望船

■江苏省江都中学 陆兆华

40多年前,在我还上小学的时候,我们这儿的出行工具主要是船。那船一开始是木头的大船,上面扯着帆,自然就叫帆船。但帆船使用时间不长便被水泥船取代,水泥船的两边涂着一层邮政绿,书面语这样的船应该叫作轮船。但里下河人说话有点土,常把它喊作“龙船”,当然,他们这样的叫法可能和每年端午的龙舟有一定关联。载客来往的船叫作龙船,那迎来送往旅客的码头,便被大家一致叫作“龙船码头”了。

我们集镇上的龙船码头,地形独特,它三面环水,又地势较高,真像一个“龙头”在河中翘出水面。船行很慢,从我们集镇到另一个有公共汽车的较大的集镇大约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因而无论寒暑,龙船总是在早晨5点多钟就出发,下午四五点钟才能回来。小孩子怕早起,送人的事自然不愿多去,只是下午四五点钟恰逢放学,而我们的学校又离码头不远,因而和大人一起在码头迎接回来的亲戚朋友,便是我们经常做的事情。

码头送客或等客,事实上就是在码头上望船。出发的船是从码头向西行,而在码头向西虽是一条宽阔的大河,但这条河在大约四五百米远处像“辶”形来了个急转弯,龙船只要走过了这个弯,便再也看不见了,送行的人往往在这个时候便都一一离开。回来的时候,等客的人自然也就是盯着这个“拐点”,只要在那个弯口看见有一艘大船的影子,便都兴奋地叫起来:“龙船来了!龙船来了!”也有时候望船的人时间望得长了,便各顾聊天,等到有人发现时,那船早已拐弯到了近前,竟觉得是一种意外的惊喜。

而我们小孩子陪同大人们等船常常别有一番感受。春夏季节,龙船码头俨然是我们找寻快乐的“百草园”,因为龙船码头那块高地上有一顶小房子,它一边有门,三边有窗,屋里有一张石凳,石板上刻着一方棋盘,我们可以用小纸片写出不同的棋子,然后在石凳上下象棋或五子棋,谁输了谁就被刮鼻子。但我们最喜欢的还是在外面玩,围绕龙船码头有一圈杨柳树,大家常常折下几根柳枝扎成草帽戴在头上,玩游戏;码头的斜坡上有一大片青青的小草,一些淡蓝色的小花耀眼地点缀其中,我们喜欢从高坡上滑下去,让浑身沾上香甜的青草味儿;滑到水边,我们更喜欢从河滩边拾起一些瓦片,比赛打水漂,看谁打得多、打得远。

但冬天的龙船码头对我们来说就再也找寻不到什么快乐了,原本是凉风习习的高地,到了冬天就寒气逼人了,那周围的草木早已枯黄,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这时我们什么活动也没有,只有陪着大人们一起眼望远方,寒风中不停地跺着脚,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怎么还不来,怎么还不来呢”。有时实在忍受不了,便和大人们打个招呼,三两个小朋友一起灰溜溜回家去了。只要是冬天,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客人从外面回来,我们总是很少到龙船码头去等客望船。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出远门上大学,开学之初去报到坐的是龙船,学期结束回来则已坐上了公共汽车,至此,那几条邮政绿的龙船终结了它的使命。如今,有几条龙船还默无声息地落在集镇的河边,成了一些个体商户堆积物品的水上仓库。

龙船码头这一望,望走了青春年少,望穿了三十而立,望过了四十不惑……岁月的长河中,我们仍将有许多等待,只是在今后的等待中,我们已少了年少时码头望船的那种急切与躁动,而更多了一点人在中年的稳重与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