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的翅膀舞动起来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创新的翅膀舞动起来

——“面向真实世界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全国研讨会侧记

■本报记者 潘玉娇 通讯员 徐金雷

日前,一场主题为“面向真实世界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经验与案例”全国研讨会在江苏省天一中学落幕,27个省(市、自治区)的100余所高中学校代表或现场观摩或远程参与,通过教师教学展示、学生技术实践展示等方式,分享了彼此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心得,为解决“高中课业负担重、技术课程地位低”“技术课程如何有效实施并真正造福学生”等难题提供了有益思路。

为何以“面向真实世界”为活动主题?“只有面向真实的世界,坚持做真做实,才能让技术课程展现真正的魅力。”采访中,南师大教科院院长、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组组长顾建军向记者解释道。在他看来,技术课首先必须是与现实世界相关的真实情景;其次是面对真实的问题;再次是提供真实的材料,注重真实的任务,经历真实的过程,学生要像工程师那样解决问题,形成具有实用价值的真实成果;最后是要追求真实的学生发展价值,为学生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在通用技术课程建设中,先后开发了教室美化技术设计项目、校园排水系统设计与制作,以及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设计等项目。“比如,我们指导学生用传统工艺和激光加工工艺制作钢制笔筒,用激光切割机设计并制作元宵节花灯。”该校通用技术教师刘海林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发展,教师也得到了成长,省内首位通用技术正高级教师正是出自我校”。

天一中学高二学生项国在高一时就选择了技术电子选修课,并加入了天一科学院电子研究分院。此后,他逐渐了解了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并开始设计具有实用价值的电路和产品,如催眠器、地下宝贝探测器等。2017年,在第一届“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大赛中,他获得了唯一的“最佳选手奖”。“在学习通用技术的过程中,我掌握了技术知识,提升了创新实践能力、合作研究能力、演讲与表达能力,希望以后能够考入清华大学学习工程类专业。”谈起自己的经历,项国颇有感触。

在天一中学,和项国一样,通过通用技术课程得到自我提升的学生还有很多,这得益于该校鼓励学生由简单的“动手做”走向“有理念、有实践、有创新的‘动脑做’”的课程理念。

“技术课程应真正助力学生发展”逐渐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学校正为此而努力。采访中,会议代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用技术教研组组长李作林向记者介绍了该校相关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历程。该校坚持每周上2节通用技术课,课堂教学内容涉及必修的结构、控制、传统工艺等内容,以及选修的三维打印、无人机、北斗项目等。“我们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进行课程立项,为促进我校‘突出特长’和‘创新精神’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途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杜江峰是天一中学的校友,在他求学期间,学校安排他参加收音机安装类的技术实践活动,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组成学习兴趣小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这对我后来立志从事科研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表示,科研团队中,两类人最受欢迎:一是在研讨问题时提出创新方法的人,二是在解决问题时努力克服困难的人,特别是动手能力强的人。

活动现场,不少专家还指出,“尽管有些高中的情况令人欣喜,但就整体情况而言,技术课程在高中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现在还有一些学校的教师并不了解技术课程,甚至有学校让音乐教师去教技术课程。”顾建军说。

对此,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表示,普通高中的技术课程应当多样化,不能“一步走”“一刀切”,这是开好技术课的关键。“最近十年,我们尝试在丰富技术课程、推动相关社团活动等方面发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今后,还将继续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