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 应顺势而为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小学教育 应顺势而为

■泰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翟文婕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正发生着种种变化。时代的潮流也推动着教育的变革,如课程的增加、概念的更改、教育思想的完善等。

或许,小学教育在课程知识上并没有太多改变,依然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教学目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变化。每一个时代的孩子都不可避免有所属时代的特征,当今这个时代的孩子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手机、平板电脑已经逐渐成为他们最早接触世界的重要媒介。与过去的小学生相比,他们更早地在高度拟成人化的社会中通过多途径获取大量信息,也更早地学会独立选择信息,这种早熟的表现促使了孩子自我意识的提前觉醒,但错综复杂的信息仍然会让他们感觉新奇、不解甚至迷茫。

此时原先的教育工作与学生现有的问题之间就出现了种种不合,因此,小学教育必须顺应现在孩子的这种早熟作出改变。现在的小学教师不能再抱着“学生还小、学生不懂”的想法。网络上有丰富的资源,教会学生如何识别网络中的“金矿”是这个时代新的教育重点。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始终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能够清晰区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不迷失自我。

如今,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家长,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父母的“共识”。从前几年的奥数加分热潮,到现在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的兴起,学习的目的越来越功利化。过分强调高分而忽视学习的快乐,父母为孩子选择的这条“成功”道路真会让他们成为优秀的人吗?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是他们形成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在面对家长重压的现实前提下,学生减负问题在小学阶段更应该得到解决。小学教育不能因为课本知识的基本固定,而把教育当成上课、备课、改作业的不变循环。小学教育必须顺应时代而改变,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与家长做好沟通需要被教师放到首要位置上,要着力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意识到兴趣对孩子未来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宽松的成长环境。同时还要让家长认识到,减负并非减质,不过分强调分数并不意味学习质量的下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对学习充满兴趣,直至做到终身学习,而这也是小学教育在这个时代被赋予的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