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敬爱

《周国平论教育》

周国平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江苏省海安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杨一成

近年来,不少关注教育、研究教育、评价教育的书籍陆续出版,《周国平论教育》因其直面现实、直指人心的真诚和引领我们回归教育本源的睿智,堪称其中掷地有声的力作,说它是“教育的良心”也不为过。阅读此书的感受可用“步步惊心”4字来形容,许多教育的痼疾在作者如刀的笔下一一揭开,令我们的后背阵阵发凉。特别让我有感触的是,书中第7辑“向教育提问”中的《导师岂能成“老板”》一文,不仅“反映了师生关系的某种令人担忧的变化”,还向每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也不应回避的问题——师生关系应是怎样的一种“最纯粹、最具精神性的关系”?什么样的教师才值得学生铭记一辈子?

每逢节日,许多教师都会收到曾教过的学生寄来的贺卡,贺卡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敬爱”一词。我不知道惊喜和欣慰之余,有没有教师认真思考过“敬爱”这个词的含义,有没有想过自己受不受得起学生的“敬爱”。好老师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定义,如何当一名好老师也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大道至简,在我看来,我们大可不必被那些高大上的“好老师”的标准吓倒,只要我们能真正地赢得学生的“敬爱”,就是一个深受欢迎、值得学生铭记感恩的好老师了。怎样才能让学生发自肺腑地“敬爱”我们呢?我觉得只有先付出“敬”“爱”的至诚之心,才会收获学生一辈子的“敬爱”之情。

“敬”——敬畏自己的职业,敬畏自己的事业,敬畏教育对象活泼泼的生命。有了敬畏之心,我们才会不忘初心,甘于淡泊。有了敬畏之心,我们才会严格恪守职业道德,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地对待每一天的每一项工作,不敢有丝毫的大意或懈怠。有了敬畏之心,我们才会在心里悄悄播下梦想的种子,始终用教育家的眼光和胸襟审视一切,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成就学生,同时也成就自己。有了敬畏之心,我们才会像蜜蜂酿蜜那样博览群书、博采众长,才会像庖丁解牛那样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艺术,才会因博学和睿智而变得越来越强大,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变得神清气爽、意气风发,绽放出生命本就蕴含的璀璨光华。

“爱”——关注学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让他们感受到教育应该赋予的尊严和温情,为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助上一臂之力。关爱学生,不是要我们充当学生生活上的保姆,那样只能将他们送进花房,永远都领略不到田野的美丽风光。真正的关爱,应像母亲陪着一大群孩子学习走路,不远不近地站着,目光里盛满期待和坚定,还有些许的心疼。看见哪一个摇摇晃晃快要跌倒了,或者已经跌倒了,就赶忙跑过去搀扶一把,不会考虑他是男孩或者女孩,长得漂亮还是普通,平时是不是听话。真正的关爱,应是用我们的一言一行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直、友善、诚信、宽容、坚强……以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向他们传递足以影响一生的正能量,让他们以后回忆起有我们陪伴的时光时,心内阵阵温暖,而不是留下遗憾。

“敬”和“爱”是不可分开的,当我们真正对教育生发了敬畏之心,就必然会在漫长的教师生涯中无怨无悔地投入全部的爱,就必然会自觉地用“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唤醒他们纯洁美好的灵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做到了这一点,还愁得不到学生衷心的“敬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