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声声远 勇攀不懈步步高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弦歌不辍声声远 勇攀不懈步步高

——江苏省常熟中学教育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李旭

江苏省常熟中学的前身是1938年创办于重庆合川的国立第二中学,抗战胜利后移址“弦歌故里”常熟。1990年成为江苏省首批合格重点高中,2000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17年以全省最高分通过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复评。学校以“明理实学”为校训,致力于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与创造,培养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现代化人才。校友中涌现了吴良镛、王元等18位院士及金立群、陆继东等众多杰出人才。

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底色

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学校的使命。学校所处的常熟是吴文化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以地理标志虞山冠名的许多文化艺术流派独步当世、影响深远。为了更好地传承家乡的优秀文化、丰富校园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努力打造虞山文化综合性教学平台,创建了“虞山文化课程中心”。内设“一厅五馆两廊”,以“作坊式展览馆”的形式展示虞山诗派、书风、印派、琴派等文化流派的特点与成果,并安装触摸显示系统、模拟体验系统,打造人机互动平台,集教学、参观与展览功能为一体。学校在布展文本、研学内容、互动平台资源的选取上严密考证、精心校对,坚持更实用、简朴、高效的原则,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创建特色鲜明的教学环境。

学校根据地方文化特色设计了可行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目前已开设近20门具有文化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如《走进常熟老街巷》《常熟风俗趣谈》《常熟名胜楹联欣赏》《金曾豪儿童文学作品选讲》《钱谦益与柳如是》《山水人和话常熟》《常熟文化名人评述》《常熟传统派篆刻》《常熟书画艺术欣赏》等,目前已经编写成册的有20多本选修教材。还特聘著名评弹艺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设《评弹与语言艺术欣赏》《花边工艺与制作》《拓片艺术的传承与实践》《白茆山歌》《古琴表现艺术》等科目,让文化浸润师生心灵。

为加强对课程基地建设的专业引领,充分利用好外智,挖掘文化课程资源,学校与常熟市地方志办公室、常熟市档案局、常熟市政协文史委、常熟图书馆、常熟翁同龢纪念馆、常熟博物馆等13家单位签约,成为文化资源共享协作团队。学校还设有两条校园文化景观带,一是“快雪堂”碑刻长廊,与艺术馆相连,与“小石山房”纪念亭相呼应;二是“晴川园”,有亭台水榭,并建有国立二中纪念亭。将悠久历史、地方文化和校园环境有机整合,形成立体教材。如此精心打造文化校园,是为谋求学生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

学校正在探索以直观体验、动态生成的模式呈现文化课程,以深入探索核心教学模型建构,推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根据教学需要,学校创建虞山流派、虞山风土、虞山文化场域研学中心,组建教材研发团队,主编了《虞山文化读本》《隐湖倡和诗》等文化选修教材,填补了常熟地方史领域研究的空白,是普及地方文化知识的一次成功尝试,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学校不断深入开展各级各类相关课题的研究,江苏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乡土文化资源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效利用研究”和苏州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中阶段开设‘常熟书画艺术鉴赏’校本课程教学的研究”都已顺利完成结题汇报,另有3项常熟市虞山文化课程微型课题研究也已结题。多篇研究虞山书派、画派的论文获奖与发表,教师个人专著《杨沂孙杨泗孙年谱》已出版。教师的科研素养、专业能力、育人水平在课程建设中也有了长足发展,骨干教师队伍逐步壮大,校园文化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厚土壤。

创新是学校的发展动力

学校有积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传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开设的竞赛辅导课程与校本课程丰富多彩,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学校投资1000多万元,以科教实验中心和图文信息中心为支撑,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CPS科教实验中心,包括海洋深潜馆、天文探索馆、物化生标准化探究实验室、数字化探究实验室、拓展性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实践室、地理研学室、历史研学室;创建“文化创客体验区”,包括文化演示厅、清晖馆、印象馆、书风馆;创建“自主菜单式传媒平台”,包括专题互动网站、专题展示刊物、专题演播室、专题阅览室、网络资源室。为学生创造开放、自主、多元化的教育环境,搭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多维度平台。

学校开发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特色课程资源,助推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学校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有机整合,建立国家课程教学及竞赛课程教学,如“设计·创新”“数学的领悟”“奇妙的力学”“生命科学中的研究方法”“机器人技术”等,从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教学课程群。让师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高中教学内容,努力建设以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积极构建以实践性、体验性、自主性教学为导向的“新课堂”,实现基地教育与课堂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和谐发展。从多个维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创新实践,为国家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在学科竞赛方面,学校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龚宗平在第43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金牌第一名;周易、王子奕、李志伟分别在第25、28、31届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殷裔安在第27届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并进入国家集训队;金滢在第29届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银牌,钱天一在第27届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银牌。2014年、2015年,在学科类竞赛中共有3人获得全国一等奖,70人次获省一等奖,16人次获省作文大赛二等奖。2016年,有3人获全国一等奖,70人次获省一等奖。

德育是学校的管理支柱

学校秉承虞山文化人文精粹,发扬国立二中育人传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理念,以体系化、特色化、高效化的德育工作作为学科教育质量实现高平台上新跨越的强有力的支撑,从而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及成果之一。

学校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原则,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做实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创建德育工作特色:提升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重视德育科研,践行生活德育;搭建平台,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生涯规划。

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精彩纷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成长的平台。学校从2012年9月初成立学生社团,社团数量从最初的几个增至42个。每个学生都在不同年级段参与过一个或几个社团。每年的社团招新和社团展示活动已经成为学生活动的一大盛事。辩论社选拔组队的校辩论队曾在2014年和2016年分别获得“东吴杯”全国中学生辩论赛季军和苏州地区冠军、亚军,并作为大陆赛区代表队之一赴马来西亚参加了第七届亚洲“精英杯“中学生华语辩论赛公开邀请赛,在比赛期间,辩论队学生的素养及犀利睿智的辩风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2016年8月,校电声社联合苏州市的其他学生社团进行了大型的公益演出,所筹善款全部捐给了常熟市红十字会,广受赞誉。辩论社和电声社均被评为苏州市优秀学生社团。

从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学校将心理健康和生涯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特色和重心,推进德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学校由1名专职教师和6名心理咨询教师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他们群策群力,开设“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在学生中开展心理疑难问题的征答和讨论活动,向全体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其中“‘阳光心语’心理健康咨询室”2016年再次通过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验收,已经成为常熟市学校心理咨询室中硬件设施最专业、功能最齐全的心理咨询示范点。学校定期聘请校外心理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和学校教师进行切磋交流,共同提高。学生会从2009年创办至今的心理小报见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绩,正是学生的热情参与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丰富的校内外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健康成长,也诠释了幸福教育的真谛。经过全体师生努力,2016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常熟中学提出“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高中,积极践行幸福教育”的办学目标,这是学校精神在办学实践上的充分体现。面对教育的新形势和高考改革新动向,学校将秉承优良传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教育的热土上“弦歌不辍声声远,勇攀不懈步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