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识字方法 激发识字兴趣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巧用识字方法 激发识字兴趣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验

小学 关艳红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由于语言、习俗、信仰、地域等差异,造就了形态多样、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决定了民族教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多元性。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学生接受的语文教育并非母语教育,学习的语言亦非他们自己的母语,而是母语以外的国家通用语言——汉语。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遇到的挑战,如同汉族学生学习外语时一样。由于学前识字基础薄弱,加之缺少汉语言环境的支持,少数民族学生在识字中遇到了较大困难。那么,如何利用学校的教育条件,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来破解儿童识字的密码呢?

创设良好语言环境

运用现代媒体 虽然很多少数民族学生的家长不会说汉语,家庭不具备良好的语言环境,但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指导家长借助“有声读物”和“电子书”,让孩子的识字先从“听”和“看”开始,通过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孩子们的汉语言听、说、读的能力明显提高,有效地克服了少数民族学生家长不懂普通话的局限。

利用图书资源 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每个孩子能随时借到各种书籍,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既巩固了生字词,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明确责任分工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很多家长无法给予指导,此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而应正确评估家长的能力。笔者在指导学生背诵古诗的过程中,首先就和家长明确了分工。笔者要求学生每周背诵两首古诗,学生会背后由家长录制视频并传给我,我再根据视频做好指导和记录。不到一年的时间,孩子们就完成了背诵80首古诗的任务。

搭配组合学习 将班里的少数民族孩子和汉族孩子搭配坐同桌,鼓励少数民族孩子多讲普通话,请汉族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汉语,纠正发音、解决吐字的问题,通过一起学习、游戏,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优化识字教学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就会有良好的识字效果。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教学方式改革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编制字谜法 例如,在教学“接”字时,教师先板书课题《一个接一个》,在写“接”时,教师边写边说“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先写一个‘立’,再写一个‘女’”。写完后,教师又请了前排的4名女生上台手拉手站成一排,说出谜面“女生手拉手站着”,请学生打一字谜。学生在猜出答案的同时也牢牢记住了这个字——“接”。再比如教学“全”字时,一个学生就编出了“国王戴帽子”这个谜面。

巧析字理法 以形声字为例,汉字的偏旁部首,往往作为形声字的形旁,而形旁是按事类表义的。在教学中,可将有关的偏旁部首进行归类,表示和水有关的字一般都有三点水,如“江、河、湖、海”等;表示心理活动的字用竖心旁或心字底,如“惊、怕、情、恨、思、念”等;与昆虫有关的字都有“虫”字旁,如“蚂、蜻、蚊”等。教师要关注字理,使学生领悟汉字的构字规律,感受汉字的神奇,从而对汉字产生喜爱之情,激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趣味游戏法 通过设计“打擂台”“找朋友”“过小桥”“摘苹果”等游戏,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比如“找朋友”游戏,教师把生字卡片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给生字找朋友。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把原本枯燥的识字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真正做到了趣味识字。

制作卡片法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将生活中认识的字制作成卡片,每周定期开展一次识字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评选出识字大王。此方法不但能激励学生,还能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识字习惯的目的。

调换角色法 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上台当老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独有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化被动为主动,更好地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