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适合的教育 建高品质学校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办适合的教育 建高品质学校

■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局长 何云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提供更加优质、更为均衡、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邗江教育把“办适合的教育,建高品质学校”作为发展追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发展内涵品质,打造“学在邗江”教育品牌。

“适合的教育”提出的背景是什么?一是基于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二是基于教育的本质——因材施教,顺应孩子的发展天性,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条件;三是基于当前的教育现状——过分强调统一性,忽略了差异性。

“适合的教育”内涵如何把握?一要有区域推进的总体规划构思;二要有校长教育思想的引领;三要有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实施;四要有育人环境的熏陶;五要有基于学生需求的调研。

“适合的教育”如何推进?邗江区形成了四个方面的推进策略。

一是建设适合学生的课程——构建“乐学”课程体系。为提高课程的丰富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邗江成立了区课程建设指导中心,积极探索区域推进课程领导力的行动策略,指导学校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生本课程个性化”研究。全区建成9个省级课程基地(项目)、5个市级学科基地,以龙头学科建设推动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各学校也积极开展校本化、个性化、多样化课程建设与开发,形成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校本课程体系,给学生以更多的适合其自身发展需要的课程学习选择。我们还通过“一个孩子的研讨会”等形式,与家长一道帮助孩子量身定制校内、校外相衔接的个性化课程,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个性成长。

二是创建适合学生的课堂——打造“慧学”课堂品牌。为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各学校积极探索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新策略。从教师教的层面:探索以适宜、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实现适切、适量的教育教学目标,开展差异化、个别化教学实施;从学生学的层面,要更关注不同学生独特的学习需求,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探索,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混合学习、深度学习等学习模式,探索分层、分类走班教学新模式;从学习评价层面,更要改进评价方法,注重评价工具的科学性,以真实性、过程性、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和学的改进、提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从而让学生不仅“会学”,更能“智慧地学”。

三是培养适合学生的教师——突出“研学”教师培养。要求广大教师既要“研究学”,研究学生、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找准教育教学的起点;也要“研与学”,通过研究与学习、实践与思考,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教师的高“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以“双未来”(未来校长、未来名师)培训为重点,积极实施“基石”“雏雁”“领雁”三大工程,大力推广“同课异构+小课题研究”“教研写一体化全流程”的校本研修方式,引导教师开展基于学生实际、基于现场诊断的教学研究和课例研究,推动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

四是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环境——营造“助学”浓郁氛围。推进新家庭教育实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融”教育格局。我们以“让教育幸福起来”为核心理念,立足各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居民学校和各中小学,搭建起“百草园学堂”教育服务平台,以“百草园儿童学堂”“百草园父母学堂”“百草园教师学堂”3种形式,分别为学生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服务,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为教师发展搭建成长平台。通过“百草园学堂”建设,推动学校开门办学、融入社区、服务社会,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位一体”、互动融合,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融”教育格局,构建适合区域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和生态系统。探索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不仅是邗江教育的理念和追求,更将是邗江教育的探索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