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一个儿童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为了每一个儿童

■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 朱峰

沈苹 

真正的教育要关注儿童、研究儿童、适应儿童并发展儿童。因此,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应该成为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有效的学校课程应该以提高课程的适切性、满足孩子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进行设置。于是,在2001年,我们学校提出了“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的理念,旨在通过课程的校本化设计,让课程更适应儿童,让每个孩子享受更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活动。在这种观念的引领下,我们将视野从“学科本位”向“儿童本位”回归,科学地把握“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的关系,挖掘学校百年文化精髓,开展了学校课程的校本化开发实践研究,致力于培养自主的、有个性的儿童。为此,在小学6年的时光里,我们努力创造各种机会,通过六大平台——梅韵艺术大舞台、梅韵海韵体育馆、梅韵诚品读书廊、梅韵科技体验馆、梅韵环境设计院、梅韵外交大使馆,让孩子们自由畅想、努力实现梦想。

我们的课程是丰富的课程。在保障国家基础课程的大前提下,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建立了丰富的课程,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选择,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自我发现机会和成长机会。“十五”以来,我们陆续对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开设了语文读书课程、数学练习课程、英语口语课程。从“十三五”起,我们将逐步尝试将更多的校本特色课程纳入国家课程的体系内,比如将游泳、棒球、轮滑课程纳入体育课,在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棒球课,三四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轮滑课,五六年级每两周开设一节游泳课,使这些特色课程普惠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拥有更多“带得走”的核心素养。

我们的课程是学生可以做主的课程。走班,是打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选课临时组建新的班级,充分体现了兴趣导向、自主管理、互助合作的理念。我们的“订单式走班制项目型科技课程”,从课程的开发到课程的实施,再到课程的评价,学生全程深度参与。目前,我们开设的小小建筑师、能工巧匠屋、航模会所、趣味百科坊、虚拟实验室、数学测量坊等12个项目,基本都是来自于学生。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意愿,再进行学生代表座谈,沟通交流,敲定最终项目。学生是作为数据来源的方式参与到课程项目的确定中的。学校的项目教师,不是在自己的教室里等着学生,而是主动到学生中去宣传、去普及,让学生对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为自己下一步的选课负责。即便如此,学校依然给学生设计了第一订单和第二订单,给他们每学期留有一次调整的机会,既可以选择在原有项目上进行深入研究,也可以换班学习,采用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动态调整、滚动发展。

我们的课程是直抵人心的课程。道理该怎样讲才能打动学生?我们把绘本引入心理校本教材,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帮助小学各年段儿童在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绘本心理课将原本说教式、枯燥的心理健康课堂变为关注儿童、吸引儿童的体验式心理课堂,巧妙地用绘本串起一个个生动有趣、轻松自在的课堂,通过课上倾听、参与、体验,让孩子们回归真我,在不知不觉中将冷冰冰的道理转化为直抵人心的道德认知,并最终转化为自然而然的行为。

我们学校的色彩是课堂的“万紫千红”。当今,社会早已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云数据计算中心也变得越来越智能,整个社会都在拥抱互联网,教育同样如此。教学模式需要改变,与互联网相融合、跨学科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在我们的课堂中不断实践着:语文课堂率先启动古诗词的微翻转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无限次地收看、收听老师制作的古诗文讲解美篇,课上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为学生爱上古诗词、爱上中国的古典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数学课堂转移到“未来教室”,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空间,让课堂的思维更为深入和丰富;英语课堂利用“一起作业”“晓黑板”等APP,为先学后教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抓手,让课堂的空间得到了延伸与拓展。此外,国家课程之间的融合、跨界,打破了学科壁垒,拓宽了教育空间,让我们的课堂“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们学校的色彩是教师的“五颜六色”。近3年来,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对外输送了大批成熟型、骨干型教师和管理人员,本校教师年龄呈现两极化趋势,大龄教师和入职3年内年轻教师偏多。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我们没有退缩,学校领导身体力行地参与到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前沿,不断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每周,学校都会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帮助教师提升理论素养,为教师的实践提供方法指导。学校鼓励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教师组建团队进行实践性研究,激发教师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变,逐步培养教师成为拥有跨界发展能力的“全科教师”。

我们学校的色彩是孩子们的“丰富多彩”。在我们的校园里,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条走廊都有故事。“我的探索与发现”记录着孩子们研究绘本、童话、古诗文的点点滴滴;在“童心·悦数”主题墙上,不同年级的孩子们学着用发现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个性的方式表达数学;在“阅读文化”墙上,一本本沉甸甸的阅读手册记录的不仅仅是孩子们读过的书,还有他们走过的童真岁月。此外,每年的读书节、英语节、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都是孩子们展示自己、快乐生活的一次次盛宴。在这里,孩子们总有机会百花齐放、熠熠生辉。许多学生毕业多年,仍然记得母校,仍然保留着母校给他们童年打下的底色:干净、明亮、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