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化”理论对小学写作教学的启示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狂欢化”理论对小学写作教学的启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孙珊

巴赫金提出“狂欢化”理论,他把在狂欢节上的庆贺活动称作“狂欢式”。“狂欢化”强调狂欢节上的全民参与、诙谐性及双重性,狂欢节上人们抛却身份地位的束缚,人人平等,参与狂欢节的活动,这与现实生活中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学校教育也是如此,教师希望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但学校、教室的束缚,往往使学生的作文都是假话、空话、套话,写作成了学生最抵触的一门科目。本文试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尝试用“狂欢化”理论指导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狂欢化”理论源自狂欢节。巴西的狂欢节显示了摆脱束缚的潜意识就藏在我们的皮肤下面,这种潜意识越明显,表明这个国家的文明越接近自然。狂欢节并不是致力于造就极度的混乱,尽管在旅行者眼里有那么点儿意思,但它的深层意义是渴望秩序。狂欢节的目的是为了把快感发泄到极限,它使人的肉体突破时空的限制,体现生命和物质世界的终极意义。正如阿纳尔多·加西所说,人们平时都被束缚着,处境尴尬,狂欢节将人们解救了出来,狂欢节是人心所需,是人们内心冲动的外在表现。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巴赫金对狂欢活动进行了分析,并初步形成了“狂欢化”理论。之后,他对“狂欢化”理论进行了全面阐释。巴赫金认为,狂欢节时,人们打破了一切等级界限,道德规范被放宽,没有上下尊卑,没有等级束缚,形成了一种平等的、最原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狂欢节的广场上,一切都是平等的,人们吃喝玩乐,尽情狂欢,甚至可以殴打辱骂,这种无拘无束的肆意狂欢,真正让人找寻到了最真实的自己。狂欢节上,人人参与,享受其中,这应该是人们先天的状态,是人们理想的生活,巴赫金将这种在狂欢节上的庆贺活动称作“狂欢式”。

“狂欢”是儿童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纯真童年的生存方式,在“狂欢”中,儿童彰显自由的生命,释放天性,彰显自我,纯真、率性的一面展现出来。但现实的情景是,在应试教育掌控的社会里,分数依然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分数、排名是评价学生的重要表现。学生一旦迈进学校,就被“囚禁”在制度化、功利化的学校教育之中,接受的是绝对真理,能做的是绝对服从,“狂欢”早已不见踪影,怪不得语文老师会感慨:“现在的孩子怎么写不出赏心悦目的文章了呢。”缺乏生活的教育怎么能写出儿童真实的感受。我们的学生被囚禁在“牢笼”中,面对的是课桌、黑板和书本,成了“六禽不认、五谷不分”的学生,儿童内心最原始的、最本能的“狂欢”被压抑,被认为是不为正统教育所接受的坏行为,但是这样的压抑,却让孩子成了考试的机器。一上写作课,教师头疼,学生抵触,教师不知该教什么,学生不知该写什么。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通过“狂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狂欢”是儿童生活中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是儿童内心情感最真实的表达。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现在,在制度化、功利化的学校教育体制中,学生没有了真实的情感,有的只是考试的技巧、答题的规范。然而,良好的学校组织在于工作与休息分配得当,有赖于读书、松缓、紧张的间隙与娱乐的分配。学校不可能像社会一样设定一个狂欢节,但教师可以抓住任何机会引导学生“狂欢”,甚至可以加入儿童的“狂欢”。儿童一旦进入一个醉境的世界,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忘记考试,忘记分数,忘记课堂,狂欢之时便只有“狂欢”,没有长幼,没有师生,有的只是欢声笑语,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幸福。

帕夫雷什中学有一个传统,是值得现代学校学习和借鉴的。每逢暑期,每个教师都要带孩子们到野外去宿营几天。孩子们特别喜欢在操场上宿营,他们迫不及待地盼着那些令人神往的夜晚的到来,那时,他们将在繁星闪烁的夜空下,在散发清香的干草堆上,倾听关于远方国家和遥远星空世界的故事。闪烁的繁星,可口的稀粥,燃烧的篝火,黎明前那逼人躲进草堆的寒气,河岔中的溪水,这一切都在孩子们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无法忘怀的印象。

其次,在狂欢活动中,儿童只需尽情欢乐、肆意嬉戏即可,但是狂欢活动之后,儿童需要回忆与思考。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回忆这段狂欢活动,回忆出狂欢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事情,切身感受在刚刚的狂欢中,当时的感情是怎样的,是快乐地尽情参与其中,还是未能充分参与其中,抑或是作为旁观者冷静地观察,进而思考这种狂欢活动的双重性,狂欢活动中的所有事情都具有双重性,这是需要儿童深入思考的。狂欢活动及活动后的回忆与思考是为写作服务。笔者认为,儿童尽情狂欢之后,脑海里便有了素材,便有了对世界、对同伴、对活动的真切感受,狂欢为儿童的写作打开了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儿童真真切切地感受身边发生的一切,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以“狂欢化”理论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能较好地杜绝学生写假话、空话、套话的现象,能指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从而提升写作水平。